百街百“姓”百门匾 鲤城线上线下同步展出
7月22日,《世遗古城——百街百“姓”百门匾》专题展览在泉州市博物馆正式开启。鲤城区委书记黄辉灿,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颜昱,鲤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雄,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出席揭牌仪式。
本次展览由鲤城区委宣传部、区委史志研究室、区社科联、泉州市博物馆主办,鲤城文投集团、鲤城文史学会协办。相关单位开展了半年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旨在借助古城活化传承的郡望堂号门匾文化,体现闽南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延续性、原真性、创新性的弘扬和传承。
据悉,展览共分为街道篇、实景篇、姓氏篇三个篇章。其中,街道篇,以古城的四个街道行政区划为界,在展示古城180条古街巷的同时,系统呈现郡望堂号的分布脉络;实景篇,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以实景拍摄的方式呈现郡望堂号门匾,因年代、雕刻、材质、书法、匾框、配色等差异,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遗古城门匾图景;姓氏篇,通过组织专家学者查阅历史文献、整理媒体报道等方式,系统梳理世遗古城姓氏郡望堂号背后的渊源典故。此外,展览设置互动区,包含盖章互动、留言互动、线上观展等内容,引领观众深入探寻古城文化。
现场,观众们驻足观看,或凝视深思,或低声交流,“沉浸式”感受古城历史韵味。“每次走过古城的小巷都会好奇门楣上的衍派和传芳,但是都没有具体了解过。”市民谢女士感慨,这个展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泉州的历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的相关内容也在“刺桐博物之城”微信小程序同步上线,市民朋友可以通过扫码进入小程序,了解更多展馆展讯。去年10月,鲤城推出“刺桐博物之城”微信小程序,全面展示辖区各个展馆的相关信息,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的线上导览。目前,小程序共收录72个展馆,包括文史类、艺术类、科普类、复合空间类等类型。
“我们还开发建设了‘福娃乡音·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刺桐博物之城’微信小程序,拍摄录制‘《乡土·乡音·乡愁》——世遗泉州的口述历史’抢救性系列短视频、打造‘福鲤桐声·读城’特色文化品牌等,多维度诠释世遗古城的文化价值。”鲤城区社科联主席吴湘霖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聚焦主题主线,精准发力、精心实施,持续打造传统文化品牌,为建设世遗典范城贡献社科力量。(王彩华 李梦娴 李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