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为茶产业插上“智慧”翅膀,统筹做好“三茶”文章
福建省福鼎市是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享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誉。近年来,福鼎市坚持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坚持质量立茶、数字赋能茶产业发展,以创建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为契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茶叶全程信息化模式,带动提升白茶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以智慧监管赋能茶产业质量安全,为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建设“云上茶园” 实现生产全程数字化管理
茶园综合生长指数、实时环境监测数据、茶园实景动态……,海量数据通过智慧屏幕尽收眼底,数据经过采集、分析、溯源,结合茶树编码标签系统,架起现实与虚拟的桥梁,打造出五感通达的“云上茶园”。
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
2022年以来,福鼎发力数字化茶园建设,借助“数字孪生系统”,将茶园实景“尽收眼下”,并积极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监测系统建设,实现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种植基地农事操作进行管理,线上可通过茶叶生产全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对茶叶生产全过程进行溯源,并结合茶树编码标签系统,实现从茶树管理、茶叶管理、种植管理、生产管理全程数字化管理。
同时,“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监测系统还重点配备农业气象、土壤墒情、茶叶生长信息与品质监测设备,形成茶园生态环境及植株本体的软硬件综合监测系统,集成信息融合、神经网络及模糊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茶园各环境因子以及面积、布局、长势、病虫害等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为茶园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打造“现代化茶园” 推动产业提速增质
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是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途,也是福鼎茶产业提速增质的“强力引擎”。
福鼎引进茶叶生产过程智能管理系统,配备自动化灌溉、供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等茶园水肥一体化设施及设备,通过内置的算法实现远程操控,实现对茶园基地种植过程水、肥、药的智能化管理。同时,对作业数据进行采集和自动化分析处理,通过电脑、手机APP等便捷设备进行图表化、可视化展示,帮助生产管理者实现远程智能化监管。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生产管理者“一手”可掌握百亩茶园。
“智变”引“质变”。经过智能化改造,可提高劳动生产率5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升10%以上,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降低10%以上。
恒温恒湿茶样数据库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智能应用水平,福鼎在茶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中,着重推广升级茶叶智能化的商品化处理生产流水线,在茶叶的分级、包装、压缩、贴标、装箱等过程中介入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操作管理,如,推进恒温恒湿茶样数据库建设、蜘蛛手设备引入等。
截至目前,茶园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内容已完成约30%。
建立“数字茶园” 下好茶产业“一盘棋”
围绕福鼎茶叶产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构建目标,基于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数据集市、多网数据资源协同的调度技术,集数据分析、综合指挥、展示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福鼎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服务管理中心在福鼎落地。
福鼎市数字茶园平台-农业农村局页面
福鼎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服务管理中心可视化系统——“福鼎市数字茶园”,铺展全市“一张图”,下好“一盘棋”。
数字茶园平台中,综合展示福鼎市的茶企与农业物联网设备分布情况,直观展示福鼎市的农业全资源情况。综合展示福鼎市茶叶总产值、总面积、总产量,并可查看历史数据,展示同期对比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便于科学管理。
智慧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之一,福鼎将借助“智慧监管”这股东风,进一步加强智慧农业信息平台融合,在已建成的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福鼎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服务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农业生产、气象、市场等数据资源,全方位推进福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智慧化进程。同时,进一步培育智慧农业信息化人才,加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引进数字信息化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智慧化技能和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上的应用和推广,在“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中作出贡献。(供稿人:陈思佳 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