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创新“三诊” 模式 隐患整改率超 94%!
“压力表指针超过安全红线,阀门接口处还有明显泄漏痕迹!”6月20日,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时尚产业工业社区安全咨询台前,安全专家贾昆仑戴着轻触某科技公司送检的减压阀,金属表面立刻泛起白雾。
这是经开海昌“三诊”安全服务机制运行中的日常一幕。今年,经开海昌推行安全专家“坐诊+巡诊+会诊”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将专业安全力量下沉基层,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每周五天“坐诊”:安全专家当起企业 “家庭医生”
上午9点,安全咨询台前已围了三拨人。贾昆仑展开一张设备电路图,用红笔圈出三处隐患:“配电箱门与柜体的跨接导线断了,这属于电气安全典型问题。”他身后的警示栏刚更新案例——某服饰企业仓库违规堆放易燃品的现场照片旁,附着详细的整改流程图。
“这种‘以案示教’比看文件管用多了。”辖区一家电子企业安全总监王磊掏出手机拍照,屏幕上还存着上周坐诊时记录的危化品管理要点。
在经开海昌,每周固定5个工作日,安全专家下沉至三大工业社区,不仅提供一对一咨询,还会将企业高频隐患整理成“问题清单”。据统计,坐诊模式运行以来,累计接待企业咨询149余次,梳理出危化品管理、电气安全等高频隐患清单。
每月全覆盖 “巡诊”:网格排查开出精准“处方笺”
“曹经理,氮气钢瓶的防震圈必须齐全。”安全专家黄瑛与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巡查组,刚走进臻纳科技的实验室,就发现问题。她蹲下身轻叩钢瓶底部:“看,这里已经有撞击痕迹了。”
巡查组当场出具包含4项隐患的问题清单,时尚产业工业社区安全员张宇泽立即在平板电脑上记录,隐患照片自动上传至街道应急管理系统。这套“一社区一方案”的巡查机制,让三大工业社区每月都能实现企业排查全覆盖。
6月4日,当黄瑛再次来到臻纳科技复查时,实验室通道的电线已穿管敷设,危化品周知卡用磁贴固定在气瓶旁。“现在我们自己排查也会用专家教的‘望闻问切’法。”曹璠指着墙上的隐患自查流程图说,图中红色标注的正是专家坐诊时强调的12个关键点位。
“‘巡诊’不是简单的检查,而是带着技术服务的排查。”街道应急管理办负责人徐跃介绍,巡查组每到一家企业,都会从生产现场到基础资料进行“全身体检”,并同步开展安全培训,帮助企业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多部门“会诊”:重大隐患整治跑出“加速度”
“涉消违建必须在30日内拆除,同时完善消防通道标识。”在定期召开的隐患“会诊”会上,综合执法、消防、城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正对某时尚产业园企业的重大隐患整治方案进行论证。安全专家徐水明用激光笔指向建筑东北角:“彩钢板夹心材料燃点不达标,建议改用岩棉板。”
这种“专家研判+部门联动”的模式,专门破解涉消违建、重大设备隐患等“疑难杂症”,通过跨部门协同确保整改措施科学可行。
此前,在智慧港社区的专题会议上,13 位纯房东服装园区房东盯着投影幕布上的欠薪纠纷和安全隐患案例蹙眉。多部门现场“把脉”,通过“专家诊断+部门联动”模式,制定了拆除方案,还指导企业优化仓储布局,同步解决了物料堆放混乱问题。
会后不久,海宁市立力加捻有限公司就清理了园区北侧消防通道堆放物,还在专家指导下完善了园区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工作。房东沈自立感慨:“原来我们只盯着租金,现在才知道安全管理能帮企业省这么多成本,感谢会诊机制帮我们找到最优解。”
“截至5月31日,这套‘坐诊+巡诊+会诊’的安全服务机制已覆盖587家次企业,4075 条隐患中94.6%完成整改,其中54 条重大隐患通过会诊机制平均7天完成整改,提速 60%。”徐跃表示“三诊”服务机制初见成效,推动经开海昌安全生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