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梨林镇:绿色为笔擘画三产融合新图景
作为河南济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肩负济源重要粮食生产保障区的使命,梨林镇以农为本、以绿为笔、以融为道,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在广袤沃野打通一二三产业,加速三产融合步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农业大镇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字为本,深挖田野多元价值
手捧含苞待放的芍药花,穿梭花海拍摄汉服写真,品尝鲜美的禾牧然生态酸奶,再到智慧农业蔬菜产业园体验亲子采摘……开心绽放在游客脸上,幸福写在群众心里。
今年“五一”假期,梨林镇后荣村近300亩的芍药基地火爆网络,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纷纷聚焦这片河南济源的花海盛景。以花为媒,三产协同,这正是梨林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芍药花可观赏、根能入药、籽可制油、叶能制茶,在我们眼中浑身是宝。”后荣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波介绍,村里引进了河南果香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芍药种植发展“美丽产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已吸纳30余名村民就业。
放眼梨林镇,绿色菌蔬研发生产基地、宏基生态循环水产养殖示范园、禾牧然生态循环牧场奶制品研发、农旅融合示范园、电商产业平台建设……一个个“农”字号项目正稳步推进。
一产接“二”连“三”,梨林镇着力打造集现代化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旅融合示范园区,串联起现代农业产业链,夯实了农业大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根基。
创新为墨,技术赋能产业出彩
夏初时节,新鲜桃、李、杏陆续上市,河南金色康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忙着在全国各地物色应季水果,用于其水果原浆车间的果酱生产。
“一条生产线日产能达60吨,年产能15000吨。”该公司董事长代同现介绍,采购的水果经过清洗、去核、破碎、打浆、杀菌等10余道工序,最终进入成品库,供应给下游饮料企业。
金色康辉在业内被誉为“饮料研究所”,研发人员30人,占企业总人数的37.5%。
而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4000万元建设的无菌冷灌设备正以18000瓶/分钟的高速运行。该技术实现了产品无需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同步跃升。目前,第二条无菌冷灌生产线即将安装调试,预计今年9月投入试生产。
与此同时,益和源、浩明等饮料企业也在全面加快无菌冷灌生产线的建设进度。
这些极富“含新量”的现代化装备,显著提升了梨林镇饮料产业的“含金量”。1至5月,梨林镇规上饮料企业总产值达1.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1%。
下一步,梨林镇将持续以技术创新赋能饮品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从高品质原料、健康饮品研发、先进装备生产到绿色品牌塑造的全产业链模式,全面推动饮品行业绿色化转型,叫响“梨林饮料基地”品牌。
融合为道,三产协同助力振兴
做活“一瓶水”、养好“一条鱼”、种好“一仓菇”、育好“一棚菜”、做精“一头牛”、做大“一瓶胶”、做优“一个园”……看似关联不大的产业,却生动诠释着梨林镇产业振兴的融合之道。
丰之源在各大城市商超的专柜里,不仅有NFC果汁,还有红豆薏米水、红枣桂圆水、黑豆核桃露等养生饮品……一瓶水连接起田间枝头的源头好物,铺就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清晰路径。
融合之路不止于饮品。根据梨林镇产业发展计划,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禾牧然生态循环牧场有机肥生产车间建设,利用奶牛粪便和菌蔬产业园废弃菌棒生产有机肥,反哺辖区蔬菜庄园;推进绿色菌蔬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厂、有机肥厂、有机蔬菜庄园等,打造“绿色、有机、环保”蔬菜品牌;推进明胶产业加强与辖区特色养殖企业合作,探索开发鱼皮、鱼鳞等原料蛋白提取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今年上半年,梨林镇积极组织外出考察:赴山东济南、章丘学习先进啤酒加工项目;到海南椰树集团对标饮料行业标杆促进本地产业升级;赴浙江义乌圣诞制品企业寻求合作机遇;并计划依托信阳毛尖品牌价值,协同谋划开发高端即饮茶饮市场,全力拓宽一二三产业融合通道。
截至6月底,梨林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70万元,同比增长16.67%,占全年任务的52.93%。截至5月底,工业产值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15%。
乡村振兴天地广阔,三产融合大有可为。梨林镇将锚定“愚公移山谱写新篇、两高四着力做示范”目标,围绕“1+4+N”工作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融合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三产协同”提升发展质量,夯实乡村产业振兴根基,以“五治融合”增强发展效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济源东花园”。(供稿人:高新科 李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