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人 以赛铸魂——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探索体教融合新范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以体育人 以赛铸魂——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探索体教融合新范式

2025-07-02 11:5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五育并举”理念转化为育人实效,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课题。四川文轩职业学院以体育为突破口,以“体教融合、五育并举”为核心理念,通过“硬件筑基、赛事驱动、文化浸润”三位一体模式,构建起具有职教特色的体育新范式。近三年来,该校男篮连续斩获全国赛事四强,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11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升23%,走出了一条“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美、以体育劳”的职教育人新路径。 

一、理念革新:从“技能培养”到“全面发展”

在职业教育普遍聚焦专业技能培养的背景下,四川文轩职业学院率先提出“体育是职业素养培育的催化剂”这一理念。学院院长李亚非指出:“职业教育对塑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精神品格尤为重要,而体育精神所蕴含的拼搏、协作、坚韧,正是职业素养的天然养分。” 这一观念的提出,源于对职教学生特点的深刻洞察。调查显示,职校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行为习惯待改进等问题。为此,学院将体育作为“五育融合”的纽带,构建起“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美、以体育劳”的育人框架。

在以体育德方面,学院在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中充分融入该院特有的“五爱”(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爱生命)教育,提取体育竞赛项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适时灌注在学生日常训练和各级比赛之中,将竞技精神与形塑三观紧密结合。在以体育智方面,通过运动科学课程开发,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防护、体能训练方法、战术养成等实用技能。在以体育美方面,开设啦啦操、体育舞蹈等课程,将形体训练纳入公共体育课。在以体育劳方面,在校园运动场建设中引入学生劳动实践,组织场馆维护、赛事服务等劳动教育项目。

二、硬件筑基:3.9亿投入打造国家级体育育人环境

理念落地需要坚实保障。2018年以来,学院累计投入3.9亿元,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群。在场馆建设上,学院在成都和遂宁两个校区配备了6个标准化篮球馆、40个室外篮球场,其中CUBAL全国总决赛专用馆达到国际篮联认证标准。在训练系统上,建成运动康复中心、体能训练实验室,配备价值千万元的体质监测设备。在文化景观上,打造“冠军林”“体育名人长廊”,将体育精神具象化为校园文化符号。

硬件升级带来教学模式革新。体育学院院长向阳介绍:“我们打破传统体育课‘跑圈做操’的单一模式,构建‘基础体能+专项技能+职业体能’三模块课程体系。”例如,针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增设平衡力、仪态训练课程;为装备制造专业设计抗疲劳体能方案,实现“专业需求—体能培养—职业适应”闭环。

三、赛事育人:年均百场竞赛锻造“文轩铁军”

“体育育人的核心在于实践。”学院院长助理张毅道出关键。通过构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年年有大赛”的赛事体系,文轩学子在实战中锤炼意志。

普及性赛事方面,学院的班级3V3篮球赛、趣味运动赛覆盖率达100%,近三年累计举办校级以上赛事超100场。标志性赛事方面,作为四川省“贡嘎杯”篮球赛的长期承办地,学院连续五届赛事吸引全省55所高校参赛。标志性成绩方面,男篮多年来成绩稳居全省前茅,在CUBAL赛事中成绩逐年提高至全国前四强。

赛事育人成效显著。男篮队员罗建宏的成长轨迹颇具代表性:这个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因家庭贫困的彝族学生,通过加入校队重拾自信,带领团队夺得全国第四名。“篮球教会我永不放弃,现在我不仅拿到诸多荣誉,还考取了青少年体适能教练等资格证。”罗建宏说。

四、产教协同:体育链对接产业链培育新质人才

学院将体育育人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体育+产业”协同生态。一是强化专业群建设,开设社会体育、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与中场线、卡尔美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7%。二是强化赛事实训,将“贡嘎杯”CUBAL等赛事转化为教学项目,学生通过赛事运营、裁判培训、志愿者服务等获得职业技能学分。三是强化成果转化,研发的“大型体育赛事垂直化运营体系”,已成为四川省校园体育赛事办赛标杆。四是强化校企合作,健身产业学院与卡米尔健身中心合作开发《健身原理与方法》课程,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即可参与健身场馆运营,近三年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900余人。

五、文化浸润:让体育精神融入血脉

在四川文轩职业学院,体育文化已渗透到育人全过程。一是重视仪式教育,新生入学举行“体育第一课”,通过升国旗仪式、健康宣誓等环节强化使命意识。二是重视环境育人,将篮球规则、体育名人名言融入校园景观设计,打造“无篮球不文轩”的体育文化氛围。三是重视数字赋能,开发“运动成长APP”,记录学生体质数据、运动轨迹,生成个性化健康报告。

这种浸润式教育产生裂变效应。2024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82%的企业认为文轩学子“团队协作能力突出”,76%的毕业生表示“体育精神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六、启示与展望:职教体育育人的“文轩模式”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的实践,为职业教育“五育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表现为:顶层设计有创新——将体育定位为“五育融合”枢纽,而非孤立课程;资源整合有突破——以赛事为杠杆撬动政校企协同,破解职教体育资源短缺难题;评价效度有提升——建立“体质测试+技能证书+赛事表现”三维评价机制。

面向未来,学院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在西南地区有显著影响的体育产业学院,推动以体育人持续深入地融入五育并举之中。“我们要让每个文轩学子带着体育精神走向社会,成为有担当、有韧劲的新时代建设者。”体育学院院长向阳的表态,彰显着这所高职院校的育人担当。

结语

从川中平原到全国赛场,从职业课堂到产业前沿,四川文轩职业学院用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以体育人”的职教改革之路。当“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成为时代命题,这座职教园地的探索,或许正是破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