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人 以赛铸魂——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探索体教融合新范式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五育并举”理念转化为育人实效,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课题。四川文轩职业学院以体育为突破口,以“体教融合、五育并举”为核心理念,通过“硬件筑基、赛事驱动、文化浸润”三位一体模式,构建起具有职教特色的体育新范式。近三年来,该校男篮连续斩获全国赛事四强,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11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升23%,走出了一条“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美、以体育劳”的职教育人新路径。
一、理念革新:从“技能培养”到“全面发展”
在职业教育普遍聚焦专业技能培养的背景下,四川文轩职业学院率先提出“体育是职业素养培育的催化剂”这一理念。学院院长李亚非指出:“职业教育对塑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精神品格尤为重要,而体育精神所蕴含的拼搏、协作、坚韧,正是职业素养的天然养分。” 这一观念的提出,源于对职教学生特点的深刻洞察。调查显示,职校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行为习惯待改进等问题。为此,学院将体育作为“五育融合”的纽带,构建起“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美、以体育劳”的育人框架。
理念落地需要坚实保障。2018年以来,学院累计投入3.9亿元,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群。在场馆建设上,学院在成都和遂宁两个校区配备了6个标准化篮球馆、40个室外篮球场,其中CUBAL全国总决赛专用馆达到国际篮联认证标准。在训练系统上,建成运动康复中心、体能训练实验室,配备价值千万元的体质监测设备。在文化景观上,打造“冠军林”“体育名人长廊”,将体育精神具象化为校园文化符号。
“体育育人的核心在于实践。”学院院长助理张毅道出关键。通过构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年年有大赛”的赛事体系,文轩学子在实战中锤炼意志。
学院将体育育人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体育+产业”协同生态。一是强化专业群建设,开设社会体育、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与中场线、卡尔美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7%。二是强化赛事实训,将“贡嘎杯”CUBAL等赛事转化为教学项目,学生通过赛事运营、裁判培训、志愿者服务等获得职业技能学分。三是强化成果转化,研发的“大型体育赛事垂直化运营体系”,已成为四川省校园体育赛事办赛标杆。四是强化校企合作,健身产业学院与卡米尔健身中心合作开发《健身原理与方法》课程,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即可参与健身场馆运营,近三年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900余人。
在四川文轩职业学院,体育文化已渗透到育人全过程。一是重视仪式教育,新生入学举行“体育第一课”,通过升国旗仪式、健康宣誓等环节强化使命意识。二是重视环境育人,将篮球规则、体育名人名言融入校园景观设计,打造“无篮球不文轩”的体育文化氛围。三是重视数字赋能,开发“运动成长APP”,记录学生体质数据、运动轨迹,生成个性化健康报告。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的实践,为职业教育“五育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表现为:顶层设计有创新——将体育定位为“五育融合”枢纽,而非孤立课程;资源整合有突破——以赛事为杠杆撬动政校企协同,破解职教体育资源短缺难题;评价效度有提升——建立“体质测试+技能证书+赛事表现”三维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