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工长,匠心守护京九电力大动脉
云端使命,15米高空“绣”安全。在京九铁路粤赣交界的崇山峻岭间,身着明黄工装的电力工长何兴奇,他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如同“蛛蛛侠”般攀附于15米高空检修隔离开关。这位来自贵州六盘水的穿青人,扎根和平信号水电车间16载,以技术指导者、安全责任人和电力守护者的多重身份,成为和平水电集中检修工区的核心与铁路动脉的“定海神针”。
从“门外汉”到“高空绣花匠”,汗水淬炼硬功夫。刚入路时,他面对复杂的电力设备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也曾感到迷茫和困惑,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迅速调整状态,一头扎进了学习中。为了尽快掌握业务知识,他白天跟着师傅们在现场实操,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步骤和设备运行细节,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及时请教;晚上回到宿舍,便抱着规章书籍挑灯夜战,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断加深理解。就这样,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的业务能手,对各类电力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操作维护都了如指掌。
在工作中,每次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时,他都严格按照作业标准和流程。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松动,也绝不放过,因为10Kv电力高压,细心是不可多得的良好品质,只有细心,才能注意细节,抓好小事儿,才能避免“大事儿”,他日复一日的事无巨细和“斤斤计较”,让他在“两化”建设中突显光芒,而且每次遇到困难,总能看到他的身影,额角的汗水在烈日下折射出晶亮光芒。同事们都佩服他能“高空绣花”,啃下检修“硬骨头”是他的日常写照。
智能改造破难题,“四遥”功能与无人机织密安全网。和平变配电所在推进配电所智能化改造时,何工长多方协调、共同研讨,经过反复分析讨论,制定了配电所升级改造方案,确定对配电所采取保护回路停电的方式升级改造,改造后实现远程“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调度中心可实时监控并远程处理故障,节省人力成本50%以上,极大的节省了这个人员的配备,提高了劳效,进而实现配电设备的智能化。
2024年来,无人机巡检织密安全网,科技赋能提质增效。针对山区铁路电力特点,采用无人机对山区杆塔展开 360 度立体扫描,配合地面巡检,形成覆盖设备全貌的高清影像库。使得“空中扫描+人工核验”的模式,将攀爬杆塔检查3小时压缩至20分钟,隐患识别精准度提升至98%,并通过设备缺陷数字档案,为春秋季设备检修提供了精准方案,生动诠释了“智能化减负”的核心要义。
暴雨中的“红色螺钉”,48小时鏖战护通途。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他更是展现出了出色的专业判断力和应急处置力。在16年职业生涯中,何兴奇同志始终冲锋在应急抢险最前线,尤其是在2024年“龙舟水”汛期,他带领党员突击队48小时内完成3处山体滑坡冲刷区进行回土夯实,在暴雨中连续奋战36小时抢通自闭线路。在关键时刻,利用前期巡检影像构建设备图谱、周密的工前筹备、制定最优的工作方案,让有限人力释放出最大效能,作为一名党员工长,他成为坚守京九“北大门”的红色螺钉。
“大家长”的担当,严管厚爱铸尖刀。作为工班长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天他总是最早到达工作岗位,合理安排人员分工,组织班组成员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强调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尤其是砍青作业。何兴奇带领团队每日攀爬陡峭山林,穿越无路灌木丛,在近40℃高温下清理危树,并且带干粮全天候作业,而且野外作业经常面对蛇虫侵扰与荆棘割伤,何工长还经常学习急救方式,为职工们保全后勤工作的同时,也用汗水保障铁路电力网安全,为列车“砍出”安全通道。
凝心聚力强团队,春风化雨育英才。作为工班长,他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非常注重班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及传帮带工作。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整个班组团结一心、技术精湛,才能更好地完成供电保障任务。因此,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班组内部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将自己入路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职工,同时他还鼓励青年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技术竞赛和党团培训课程,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业务能力,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带动下,班组涌现出了一批技术骨干,多人取得优异成绩,班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了技术上的培养,他还十分关心班组成员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他深知铁路电力工作的艰辛和压力,经常与大家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尽力提供帮助。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形成了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荣誉映初心,16年毫厘必争守安全。一直以来,他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誉。他先后荣获段级“文明岗位”“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集团级“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班组长”等荣誉称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扎根京九线“北大门”16载,何兴奇同志用坚守诠释初心,以创新践行使命,把见义勇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深深地镌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从普通电力工到技术能手,始终以“红色螺钉”的姿态铆在安全生产的最前沿,以智慧和汗水开辟出一条“质效并进”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新时代铁路发展的征程上,他凭借出色的业务技能,书写着铁路电力人的壮丽篇章。(供稿人:黄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