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启蒙泽山乡,同心振教谱新章∣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榴光溢彩”暑期社会实践队(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理启蒙泽山乡,同心振教谱新章∣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榴光溢彩”暑期社会实践队(一)

2025-07-04 16:5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7月3日,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榴光溢彩”社会实践队走进福建省漳州市赤岭畲族乡,为当地五年级学生带来“科学筑梦”主题支教活动。物理学师范专业队员们以三组趣味实验为载体,将伯努利原理、重力平衡、表面张力等物理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索体验,让畲乡孩子在科学启蒙中触摸知识温度,也让实践队员在教学实践中读懂教育本真。

伯努利原理:气流中的科学启示

课堂以“旋转圆筒扬纸屑”实验开启,当塑料圆筒飞速转动带起碎纸飞扬,孩子们忍不住伸手触碰这“会跳舞的纸屑”。志愿者通过“白纸中间吹气上扬”的演示,将“流速快压强小”的抽象原理转化为直观现象,随后的“乒乓球闯关”游戏中,孩子们吹动小球跨越水杯障碍,在笑声中验证气流对物体的作用。最后结合飞机机翼、空气炮等生活实例,让孩子们发现“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力平衡实验:木板上的力学奥秘

“听话的盒子”实验中,志愿者展示重物位置变换时,盒子在倾斜木板上从“下滑”到“上爬”的逆转现象,引发孩子们对重力与平衡的好奇。在动手操作环节,孩子们通过调整重物位置观察重心变化,志愿者引导发现“平衡的关键在于力的作用点”。实验中孩子们自然协作,在调整重物的互动中,既理解了科学原理,也体会到“协作探索”的意义。

异形泡泡课:表面张力的奇妙呈现

最具创意的“异形泡泡”实验里,孩子们将用筷子搭建正方体、四面体框架蘸取泡泡液后,吹出六面体、四面体等规则形态。当彩虹色泡泡在阳光下闪耀,志愿者讲解“能量最小化”原理——泡泡会自动形成表面积最小的形状。孩子们互相分享成功的“秘籍”,有孩子将泡泡表面色彩斑斓的图案比作畲族银饰花纹,让科学原理与民族文化在光影中交融。

双向成长:知识与情感的共振

对畲乡孩子而言,科学不再是课本上的干涩的理论和公式:有孩子画下“会飞的飞机”并标注“和吹纸原理一样”,也有孩子追问“泡泡为什么这么聪明”,指尖的实验体验成为理解知识的桥梁。对实践队员而言,孩子们反复尝试乒乓球闯关的专注、协作时自然递出的工具,让“教育”从理论变为可触摸的温度。实践队队员感慨:“孩子们追着问原理时的眼神,让‘科教兴国’有了鲜活的重量。”

尾声:在实践中生长的教育图景

支教结束时,队员们收拾着散落的实验器材,发现角落掉落的草稿纸上有孩子用画的泡泡和飞机,旁边歪扭地写着“科学真好玩”。这场课堂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让知识在孩子掌心生根,让教育在实践中显形——对畲乡孩子来说,科学是可触摸的惊奇;对青年队员来说,教育是与童真对话的真诚,更是与畲族文化共鸣的传承,与民族未来相拥的守望。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我们带着专业来到畲乡,最终明白教育的本质从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当科学思维遇见求知渴望时,彼此照亮的那束真实的光。”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