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嵛:在知识产权浪潮中为企业筑牢护城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国嵛:在知识产权浪潮中为企业筑牢护城河

2025-07-08 13:4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东莞这座"世界工厂"的制造业版图上,知识产权保护如同企业发展的"护城河",既抵御着侵权风险,也孕育着创新动力。黄国嵛律师,这位从知识产权确权领域深耕十年,再转向维权诉讼的法律专家,正以专业视角和实战经验,为无数企业破解知识产权困局。作为广东广信君达(东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团队核心骨干,他不仅是IPR Daily评选的"中国50位50岁以下知识产权精英律师",更是众多东莞企业在知识产权风浪中的"护航者"。让我们走进他的职业世界,看他如何用法律武器守护企业创新成果。

30c061fd939546cc783b236d8b593c5.jpg

十年转型路:从确权先锋到维权斗士的战略转身

(一)政策浪潮中的职业选择

2010年,当国家开始大力推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时,黄国嵛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当时国家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商标,补贴力度很大,企业对确权的需求爆发式增长。"他回忆道,在广州华进联合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担任经理的九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为无数企业完成了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确权工作,成为知识产权前端服务的"行家里手"。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黄国嵛发现一个现象:许多企业虽然拥有了知识产权,但在市场竞争中却屡屡被侵权,或者因自身知识产权布局不足而陷入被动。"到了2020年左右,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进入新阶段,市场对维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意识到,从确权到维权的转型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升级的必然选择。

(二)从"前端布局"到"后端维权"的思维跨越

转型成为知识产权律师后,黄国嵛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确权工作更注重流程和规范,而维权诉讼则需要更强的策略性和对抗性。"他坦言,为了快速提升诉讼能力,他深入研究了数百个知识产权案例,尤其是复杂的专利侵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

这种转型很快在实战中得到检验。2022年,他与另一位搭档(程跃华律师)共同代理的某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诉东莞市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侵权纠纷一案,两人通过严谨的技术比对和法律论证,成功为被告应诉,实现帮助被告当事人免除了超过千万元索赔索赔,该案不仅获得"岭南知识产权诉讼优秀案例",还被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列为推荐学习案例,并在2024年4.26知识产权宣传周被东莞电视台作为典型案例报道。"这个案件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产权诉讼不仅是法律之争,更是技术与商业的综合博弈。"黄国嵛说。

(三)双向服务理念:诉讼维权与战略布局并重

在多年实践中,黄国嵛形成了独特的服务理念:诉讼只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手段,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才是避免未来风险的根本。"我们通过诉讼警示企业,让他们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护城河'的重要性,然后反过来帮助他们做好战略规划。"

这种"诉讼+战略"的双向服务模式,让他的团队不仅成为企业的"救火队员",更成为长期的"安全顾问"。"曾经有个客户在被国外企业起诉赔偿数百万后,找到我们重新梳理知识产权体系,现在他们不仅能有效应对侵权诉讼,还能主动维权,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黄国嵛说。

6c6ad07ac3dcaca8929bf3abe5a7332.png


东莞制造的知识产权困局:被告席上的"常客"现象

(一)制造业之都的"成长烦恼"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聚集了大量制造业企业,尤其在电子、玩具、家具等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但与此同时,知识产权纠纷也成为许多企业的"成长烦恼"。"在东莞,我们处理的案件中,企业作为被告的情况明显多于原告。"黄国嵛指出,这与东莞企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许多企业在初期更关注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对知识产权风险意识不足。"他分析道,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这些企业逐渐暴露了在知识产权布局、合规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有的企业为了'借鉴'同行技术或设计,不小心就踩了侵权红线;有的则因为没有及时注册商标,导致品牌被抢注。"

(二)典型案例:龙头企业的"跨国维权战"

黄国嵛曾参与代理过一起颇具代表性的案件:东莞某行业龙头企业被世界500强企业起诉专利侵权,标的额高达数千万元。"这个企业在国内已经做到行业前列,但面对国际巨头的知识产权诉讼,依然感到巨大压力。"他回忆道,案件不仅涉及复杂的技术比对,还关乎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后续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涉案专利的法律状态、技术特征以及被告企业的技术来源,黄国嵛团队制定了"现有技术抗辩应诉+无效宣告"的策略,最终证明原告申请的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被公开使用了,不符合专利法授权条件,成功帮助企业摆脱了巨额赔偿的困境。"这个案件让企业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专利获得有效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企业自身防御工具,更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武器。"

(三)企业共性问题:风险意识淡薄与合规管理缺失

在处理大量案件后,黄国嵛总结出东莞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三大共性问题:

重业务轻保护: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忽视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长期价值;

被动应对诉讼:往往在收到法院传票后才意识到问题,缺乏主动防范意识;

合规管理薄弱: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存在风险漏洞。

"曾经有个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却突然被起诉商标侵权,原因是他们使用的商标没有经过全面的在先权利检索。"黄国嵛感叹道,这类因细节疏忽导致的纠纷,不仅耗费企业大量精力,还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f7155e727af32dbc09cb546e032cc97.jpg


从"吃苦头"到"尝甜头":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

(一)诉讼前后的态度转变

"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往往始于一次深刻的教训。"黄国嵛发现,许多企业在经历知识产权诉讼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会发生明显转变。"诉讼前,我们去谈知识产权服务,企业高层可能兴趣不大,觉得是'额外开支';但经历一次大的诉讼后,他们会主动找到我们,要求全面排查风险,建立保护体系。"

他曾服务过一家日化企业,该企业因知识产权管理不善,被国外企业起诉并赔偿数百万元。"案件处理完后,企业老板痛定思痛,邀请我们为他们做了全面的知识产权体检,从商标注册、专利布局到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全方位优化。"如今,这家企业不仅能够有效应对侵权诉讼,还能主动对市场上的仿冒产品提起维权,实现了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二)正向循环:知识产权成为竞争优势

"当企业真正尝到知识产权的'甜头',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黄国嵛介绍,一些重视知识产权的东莞企业,已经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比如华为终端、OPPO、vivo这些东莞的龙头企业,他们的知识产权布局非常完善,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还能通过专利许可等方式获得收益。"

在他处理的一起原告案件中,某东莞日化企业通过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成功阻止了竞争对手的侵权行为,并获得了可观的赔偿。"这个案件不仅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知识产权可以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现在,他们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源在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上。"

(三)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

对于东莞大量的中小企业,黄国嵛建议采取"分步走"策略:"首先要确保不侵权,然后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资产。"他特别提醒,中小企业可以从基础的商标注册、作品登记开始,逐步积累知识产权资产。"不要觉得中小企业不需要专利,其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进,只要具有创新性,都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曾经有个做配件的小企业,通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保护了自己的创新设计,不仅避免了被仿冒,还吸引了大客户的合作。"黄国嵛说,这个案例证明,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大企业的"专属",中小企业同样能从中获益。

团队协作之道:打造知识产权服务的"精锐部队"

(一)专业化分工提升服务效率

作为知识产权团队的负责人,黄国嵛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做到全面覆盖。"他将团队分为三个核心小组:

战略规划组:负责为企业制定整体知识产权战略,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的布局规划;

诉讼代理组:专注于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解决,包括证据收集、法律文书撰写、庭审代理等;

合规管理组: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行风险排查和合规培训。

"每个案件我们都会组建专项小组,由团队负责人宏观把控,执行律师具体操作,辅助人员协助证据收集和材料整理。"这种分工模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也确保了服务质量。

(二)跨领域协作应对复杂案件

对于涉及复杂技术问题的专利案件,黄国嵛团队会引入外部专家资源。"我们与多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技术咨询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遇到专业技术问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技术支持。"

在代理某发明专利侵权案件时,涉案技术涉及复杂的电子电路设计,团队专门聘请了电子工程领域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对涉案专利的技术特征和被告产品的技术方案进行比对分析,为案件胜诉奠定了坚实基础。"知识产权案件往往涉及法律和技术双重挑战,跨领域协作是应对复杂案件的关键。"黄国嵛说。

(三)经验传承与人才培养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需要兼具法律素养和技术背景,培养周期长,难度大。"黄国嵛非常重视团队成员的专业提升,他建立了"案件研讨制度",每周组织团队成员对疑难案件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我们还鼓励团队成员参加专业培训和资格考试,比如商标代理人、知识产权师等。"他自己就拥有中级知识产权师、国家注册IPMS审核员等多项资格,"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知识产权法律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东莞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从"救火"到"防火"的转变

(一)建立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

"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应该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黄国嵛为东莞企业提出了全流程防控建议:

研发阶段:进行专利检索,避免重复研发和侵权风险,及时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

生产阶段:建立供应商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确保采购的零部件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销售阶段:对产品包装、宣传材料进行商标和著作权合规审查,避免不当使用他人标识;

出口阶段:关注目标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提前进行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避免海外侵权风险。

(二)潮玩产业的IP保护要点

针对东莞正在打造的"潮玩之都",黄国嵛特别提醒相关企业注意IP保护:"潮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IP,而IP的保护需要综合运用商标、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多种手段。"

他建议潮玩企业:

及时进行著作权登记:对原创设计作品第一时间进行著作权登记,固定创作时间和权利归属;

全方位商标布局:不仅要注册核心商标,还要在相关类别进行防御性注册,避免商标被恶意抢注;

关注供应链合规:作为制造方,要确保委托方拥有合法的IP权利,避免因加工侵权产品而承担法律责任。

"曾经有个潮玩加工厂,因为帮客户加工侵权产品而被起诉,不仅面临赔偿,还影响了企业声誉。"黄国嵛说,这类案例警示潮玩企业,必须将知识产权合规纳入供应链管理。

(三)中小企业的低成本维权策略

针对中小企业维权成本高的问题,黄国嵛提出了"低成本高效维权"策略:

善用行政投诉:对于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行为,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行政程序效率高、成本低;

利用电商平台规则:对线上侵权行为,可通过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渠道进行投诉,快速下架侵权产品;

参与集体维权:加入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集体维权行动,降低单个企业的维权成本。

"维权不一定非要通过诉讼,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达到维权效果。"黄国嵛说。

荣誉与责任:知识产权保护路上的深耕者

2024年,黄国嵛入选IPR Daily"中国50位50岁以下知识产权精英律师"榜单,同年获得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优秀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得律所"优秀业务成果奖"。2025年4月,他又入选第六批广东省律师协会涉外律师"新锐人才"库。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在知识产权领域十多年的深耕细作。

作为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专家库专家、河源市和佛山市南海区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以及多届国际名家具展览会的特邀知识产权专家,黄国嵛不仅在法律服务一线忙碌,还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行业建设和标准制定,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

随着东莞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入选涉外律师新锐人才库,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黄国嵛表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法律体系差异、语言障碍、跨国执行等多重挑战,需要律师具备更全面的能力。

他正在加强对欧美知识产权法律的研究,特别是美国337调查、欧盟知识产权制度等,为东莞企业"走出去"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支持。"未来,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将是我们团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在谈及律师如何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化程度时,黄国嵛建议:

夯实法律基础: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复杂,需要深入学习《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

拓展技术视野:特别是专利领域,律师需要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能够与技术专家进行有效沟通;

积累实战经验:知识产权诉讼实践性强,需要通过大量案例积累经验,提升案件分析和策略制定能力;

关注行业动态: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不断发展,要及时跟进最新立法和司法案例,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让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硬实力"

在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黄国嵛律师和他的团队如同守护在创新前沿的"法律卫士",用专业和智慧为企业筑牢知识产权护城河。从东莞制造业的"被告困境"到潮玩产业的"IP保卫战",他见证了无数企业从知识产权"门外汉"到"优等生"的蜕变,也亲历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

"知识产权不是企业的'选修课',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必修课'。"黄国嵛坚信,随着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和保护力度的加强,东莞制造必将从"世界工厂"向"创新高地"迈进。而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在知识产权的浪潮中,为企业保驾护航,让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硬实力"。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