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产业合作论坛”在京召开 共筑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新高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非产业合作论坛”在京召开 共筑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新高地

2025-07-08 17:0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化中非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务实合作项目落地,7月6日,由中国经贸杂志社主办、山东顺同律师事务所协办、中国经贸杂志社国际合作部承办的“中非产业合作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以“以经贸交流促中非发展”为主题,吸引了贝宁、加蓬、马拉维、刚果(布)、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加纳等多国驻华使节及企业代表参会,共商中非合作新机遇。

中国经贸杂志社副社长华艳在致辞中指出,中非友谊自“一带一路”倡议到“十大伙伴行动”,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国经贸杂志社作为见证者,2022 年底以来推动多领域合作落地超51.6亿元,今年8月将再赴非洲推进项目。她指出,未来中非可在五大领域拓展合作新版图:在农业领域,创新推广“中国种源+非洲土地”的合作模式,同步引入智慧农业技术体系,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转型;制造业领域,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技术转移与产能合作,系统性提升非洲工业化发展水平;清洁能源领域,共同打造“绿色丝路”,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全产业链合作;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强化交通网络与数字基建的互联互通;人文交流领域,以教育合作与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增进民心相通。这五大领域的合作布局,既立足非洲发展实际需求,又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为中非合作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贝宁驻华大使阿贾巴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中非关系已实现从贸易伙伴到全方位战略合作的跨越,合作领域全面覆盖基建、农业、技术与工业化。当前贝宁正将工业化作为国家发展核心战略,重点推进四大领域对华合作:一是聚力建设综合工业区,打造辐射区域的产业枢纽;二是深挖棉花等优势资源价值,升级价值链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强技术人才联合培养,培育适配工业化需求的专业劳动力;四是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及配套基建,为工业增长筑牢支撑。此外,他还诚请中国企业参加2026年1月6-14日在贝宁举办的“沃顿日”活动,期待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携手书写中非工业化合作的新篇章。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姬大鹏在演讲中分享企业亮眼成绩:2024年,奇瑞以390.9亿美元营收跻身世界500强第385位,商用车海外业务增长迅猛,已在43个国家设立350个销售服务网点。公司构建了全场景产品体系,城市物流领域推出Mini Truck和轻卡双动力车型;重卡业务实施“一国一策”战略;乘用车VAN系列深耕中南美市场;新能源客车表现卓越。同时,企业推出YOKO智能出行方案与“能源立方体”技术,正面向全球招募合作伙伴,计划共建年销10万辆的国际销售网络。

马拉维驻华大使钦泰扎在主旨演讲中阐释了中非合作具有天然的互补优势,正在构建互利共赢的新格局。他指出,马拉维与中国在农业现代化和基建互联互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应以社会转型为契机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此外,他还特别呼吁,中非合作需突破传统能源出口模式,聚焦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资源开发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价值链,并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这一路径既顺应全球产业升级趋势,又能促进双方在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深度合作,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昇非产业园ARISE IIP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邹迎怡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作为非洲最大产业园区运营商,昇非正积极推动中非产业合作转型升级。她指出,虽然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在非中资企业突破1万家,但投资者仍面临审批、融资、基建等多重挑战。为此,昇非联合非洲金融公司(AFC)、非洲进出口银行等战略合作伙伴,已成功落地包括贝宁一站式审批中心、加蓬木材产业园、多哥一体化干港及尼日利亚"园中园"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6亿美元。这些项目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完善产业配套、提升运营效率,有效解决了制约非洲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为中非产业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加蓬驻华大使埃拉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加建交51年来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已成为加蓬第一大贸易伙伴。加蓬地处非洲中部,拥有250万人口(青年占比55%)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包括86%的城镇化率、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面向中非1.45亿人口的辐射能力。目前,加蓬正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实施包括首年免税在内的优惠政策,并计划建设面向中资的经济特区。2025年将举办旅游推广活动,致力打造区域工业与资源加工中心。

专题对话环节,科特迪瓦公使衔参赞洛鲁、加蓬文化参赞班布围绕本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重点投资合作领域、针对性政策优惠举措及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展开深度推介,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搭建了清晰的合作路径。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非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朱伟东则从法律保障维度切入,结合中非跨境投资的实践案例,为优化投资环境、规避合作风险提出了专业性建议,为深化双方务实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三里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樊桦则在推介中表示,作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2.98平方公里的三里屯集聚了95家驻华使馆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商圈。区域内拥有210万平米商业空间(含20万平米升级项目),2000余家消费门店中包括260余家品牌首店和25%全市米其林餐厅,门店密度达840家/平方公里(全市平均2.2倍)。当前重点推进三项工作:数字化转型(85家高精尖企业带动)、国际交流(已举办141场活动)和企业出海孵化。新工体项目带动文体消费升级,未来将持续优化布局,强化首店经济,打造国际级商圈标杆。

自由讨论环节,使馆方代表就投资安全、政策保障等议题回应企业关切,明确将推动建立中非合作项目动态评估机制,强化政治风险预警与金融服务支持。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非企业搭建了项目对接的高效桥梁,推动农业种源合作、清洁能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等具体项目落地生根,更以“十大伙伴行动”为战略指引,推动中非合作实现从传统贸易往来向产业链深度协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质变升级。论坛所凝聚的合作共识,正转化为共建“绿色丝路”“数字丝路”的实际行动,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南南合作框架下,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书写出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