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红炉村!00后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6月30日至7月3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艺路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巴南区红炉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在活动中,艺术与传媒学院“艺路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与巴南区龙洲湾红炉村共建合作基地,并在红炉村委会进行实践基地授牌。在实践中团队寻初心,听老党员讲党课;传文脉,教普通话、承非遗;绘新颜,墙绘点亮乡村振兴;搭云桥,桃林直播助农增收。团队用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振兴。
学院与红炉村共建“乡村振兴美育实践基地” 梁爽供图
七月一日正值建党104周年之际,志愿者们走进党龄六十四年的夏维新与党龄五十八年的李龙芬家中。听夏维新讲述带领村民种杂交水稻、奔走安装变压器的往事,那些为乡亲们谋福祉的奋斗故事让人动容;看李龙芬家门口常年为乡亲设的休憩座椅,那份扎根基层的热忱扑面而来。学生们边擦桌椅边扫庭院,在老党员粗糙的手掌和朴实的话语里,读懂“为人民服务”的分量。
老党员给志愿者上红岩微党课 夏维供图
老党员给志愿者上红岩微党课 梁爽供图
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在村头巷尾的墙面上挥毫泼墨,将拳头大的香桃、饱满的稻穗与 “产业兴旺” 的标语巧妙融合,绘成一幅幅生动的乡村长卷,村民们特地送上 “妙笔绘乡韵,丹青润民心” 的锦旗表达感谢。同时,团队在村中开设了丰富的美育普及公益课堂,非遗剪纸课上手把手教村民剪刻民俗图案,绘画基础课从线条、色彩等基础教起,让艺术种子在乡土间生根发芽。此外,志愿者们还积极推广普通话,编写方言对照手册、组织情景对话演练,尤其针对 “农产品直播话术” 等实用场景开展专项教学,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多元活力。
图为志愿者开展推普公益课堂 赖荣琴供图
图为志愿者开展助农直播 周之博供图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绘画 刘雨萱供图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制作剪纸 刘汉印供图
图为志愿者为房屋进行墙绘 赵梓童供图
图为志愿者教村民剪纸 潘熙供图
文化赋能行动开展的同时,桃林里已架起直播设备。志愿者举着手机当主播:“看这果肉透亮的香桃,现摘体验!”果农大叔凑到镜头前补话:“不打药,老人小孩都能吃。”直播中穿插介绍村里“重庆马尔代夫”矿坑和登山步道,弹幕里“咋去玩”的询问不断。当日,“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红炉村送来“彩绘青山开画卷,丹青碧水润书香”的锦旗,与墙绘上的桃李丰收图相映成趣。
图为志愿者给果农直播培训 梁爽供图
图为志愿者和果农一同直播 夏沁园供图
图为志愿者为当地拍摄宣传片 陈梓贤供图
图为村委会向团队赠送锦旗 龙泓延供图
乡村振兴是老党员故事里的实干,是孩童绕口令里的清脆,是墙绘色彩里的希望,更是直播间询问时的期盼。离村时行囊装着村民硬塞的桃子,笔记本记着“下次来教短视频”的计划,红炉村的白墙、桃林和老党员的故事,都已在青春实践中悄然焕新。(供稿人:唐宝 周之博 夏沁园 龙泓延)
图为团队和当地村干部合照 夏维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