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遗月子食育:一碗一饮间的文化传承与女性关怀
浙江温州龙湾的老作坊里,传承人正用永嘉场食盐围煨酒坛,六百年的麦麦酒香弥漫开来。这坛被称作"妈妈酒"的佳酿,与纱面汤、坚果姜茶共同构成温州非遗月子食育体系,在烟火气中延续着对产后女性的温情呵护。近日,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团队以“酒、汤、茶:浙南月子饮食文化多遗产集成开发研究”为课题,对这一承载着地方智慧与人文关怀的文化体系展开了系统调研。
一碗一饮藏智慧
温州非遗月子食育的精髓,在时光淬炼中愈发醇厚。明中期起源的麦麦酒,以乌豆为引,配伍当归、枸杞等药材,经"十年陈酿、食盐围煨"古法而成,恰合《普济方》"破血祛风、产后宜服"的记载。第七代传承人郑振晓让这坛酒从家族作坊走向文化品牌,"妈妈酒"的称谓更显母性温度。
纱面汤则是市井里的祝福符号。细如绵纱的麦面以麦麦酒为汤底,佐以虾米、香菇,既是产妇滋补品,也是添丁宴上的吉祥象征,方言民谣"吃爻补脑补腰"道出民间认同。坚果姜茶承魏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温州白干姜"遗风,经"九蒸九晒"工艺,配核桃、芝麻成驱寒暖身良方。
三者同循中医"产后补气养血"理念,从乌豆破血到小麦益气,从生姜散寒到坚果补虚,构建系统食养体系,更藏"娘送麦麦酒""母煮纱面汤"的亲情密码,是浙南婚育文化对女性关怀的生动表达。
从灶台到产业的新生
团队调研发现,78.75%的浙江受访者知晓本地月子饮食习俗,95.62%认可其"补养助力恢复"的价值。这种认同推动非遗从家庭灶台走向广阔舞台。
政策护航下,麦麦酒成国家级非遗,纱面汤、坚果姜茶入市级名录。市场上,"郑家园"推出礼盒装,纱面汤进特色餐厅,坚果姜茶创新蜂蜜、红枣口味。数据显示,72.5%受访者期待月子餐配送,56.88%愿为优质非遗食品支付高价,印证产业潜力。
更动人的是文化重生:年轻妈妈刷短视频学做纱面汤,月子中心将麦麦酒纳入套餐。90%受访者认为,母亲准备的月子饮食能"缓解产妇情绪",恰是文化认同的鲜活注脚。
守正创新续新篇
如今,温州探索"酒、汤、茶"多遗产开发:建文化体验馆,让游客参与酿造制作;融"非遗+文旅",成城市名片;开"月子食育课堂",传传统智慧。
从明代酒坊到当代餐桌,温州非遗月子食育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女性的珍视。正如那坛慢煨的麦麦酒,时光沉淀中愈发醇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里对生命的敬畏与温情。(供稿人:温州大学 许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