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芙蓉学子”:村校座谈凝心力,实地调研访民意
2025年7月7日,湘潭大学赴浦市镇岩门溪村未保赋能实践团在带队老师湘潭大学团委副书记吴谨的带领下,与岩门溪村村干部就村情村貌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展开交流,并一同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调研。
图 1图为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岩门溪村党支部书记唐海利重点介绍了该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实践团了解到,岩门溪村现有未成年人352名,其中31.8%为留守儿童。唐海利扎根岩门溪村十年余年,一直重视未保工作的开展落实,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唐海利动情地说,她最大的愿景是能做村里的“大家长”,集中服务好留守儿童的吃住和教育,让父母在外面安心打工,孩子们健康成长。
图 2 图为唐海利介绍岩门溪村基本情况
实践团带队老师吴谨介绍了实践团此次的目标和规划。实践团将基于村庄走访情况,开展法律课堂、村寨传声、心理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同时,本次实践团计划打造一组精品视频,利用专业知识和新媒体赋能未保工作,让社会关注到岩门溪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共识与合力。
图 3 图为吴谨向村委介绍实践团目标与规划
下午,在唐海利的带领下,实践团调研组成员唐志翔、胡思静、刘明哲、夏唯一进入田间村户走访调研。小组共走访了15户留守儿童家庭,在路途中与20余位路边村民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情况。小组重点围绕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自身状况展开详细询问,着重了解了孩子们的教育情况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后续岩门溪村未保工作开展积累更多资料。
图 4 图为调研小组走访现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团调研组组长唐志翔说。实践团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扎根岩门溪村的现实土壤,结合专业知识,利用专业技能,落实“权益保护—安全守护—成长呵护”的未成年人三护计划。在乡野间增长青年才干,贡献青春力量,放飞青春梦想,用扎实行动助力未保工作开展,助力祖国花朵向阳生长。(供稿人:唐志翔 夏唯一 刘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