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聚力强党建,校企同频铸新篇 武汉理工大学物理与力学学院开展党建联合的实践探索
党旗所指,行动所向。武汉理工大学物理与力学学院党委以深化党建共建为重要抓手,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整合高新技术研发、重大工程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优质资源,与多家单位构建起“党建为基、科创为要、育人为本、协同为图”的四维共建机制。通过创新实施“党建+产学研”融合工程,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度融入企业技术创新链、人才培养链,成功探索出高校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助推产业升级的特色路径,让红色基因转化为驱动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党建为基,织密协同发展“联动网”
学院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校企合作走深走实的理念,在系列共建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从制定合作框架到落地具体项目,始终以“党建+产学研”双融双促为核心,通过规范化、机制化的共建机制,打破校企资源壁垒。
组织师生党员赴企业开展“师生结对·支部共建”特色党建活动,与多家合作单位共同确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科技协同”四大合作方向,建立起联合主题党日、党员技术攻关小组、专项工作组等常态化联动机制。在这一框架下,高校的实验室资源与企业的工程经验实现精准对接,科研团队的理论优势与行业机构的标准体系形成互补合力,党建共建让校企合作从零星合作升级为系统协同,从短期项目拓展为长效共赢。
依托共建平台,双方将政治学习与业务交流深度融合,联合开展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把廉洁理念贯穿项目合作全流程;通过“红色教育联学”凝聚思想共识,将党员行动统一到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上来;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让政策解读成为指引合作方向的指南针。这种“以党建聚共识、以共识促合作”的模式,为校企协同筑牢了思想根基与组织保障。
二、科创为要,锻造服务战略 “先锋队”
聚焦国家 “卡脖子” 技术需求,学院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推动科研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将科研方向瞄准国家急需领域,让研究成果切实服务产业需求,这一指导思想已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共识。
学院与合作单位党员攻关小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研发的石墨烯电子器件广泛应用航天、军工、锂电新能源、电子、通讯、物联网等领域,实现了石墨烯材料的高端、高附加值应用。学院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推动科研工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助力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聚焦“双碳”目标,将物理与力学学科优势融入生态环保(服务“长江大保护”)、工程建设(提升绿色建材力学性能)、高端制造(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等领域。联合合作单位梳理出“宏观石墨烯材料应用”“绿色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清单,组建党员领衔的攻关团队,构建起“需求导向—联合研发—中试转化—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三、育人为本,构建实践育人“生态圈”
学院以共建平台打破课堂与实践边界,创新“校内培养+一线锤炼”育人模式。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党员感悟到,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参与工程实践,不仅掌握了实验方法,更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内涵。
通过与合作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走进实验室、工程建设现场,在企业技术骨干党员的带领下参与实际项目研发;依托“校企双导师制”,企业技术骨干与学院党员教师共同授课,将行业前沿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党员攻关小组,在生态修复、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提升创新能力,塑造家国情怀,让“强国有我”的信念转化为投身科研的自觉行动。
四、协同为图,擘画高质量发展 “新图景”
党建共建系列活动初现成果。与多家单位签署了共建协议,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在“绿色建筑”“生态环保”“石墨烯应用”等领域形成了实质性合作意向;20余名师生党员参与技术攻关,本学年度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10名学子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中获奖;学生通过共建渠道获得实习和就业机会,截至目前统计,本院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校第一,达到92.02%; 2个“师生结对·支部共建”案例获2025年校优秀案例、学院获优秀组织奖。这些是“党建引领、学科支撑、产业拉动”协同机制持续发力的结果。
党建共建不是终点,而是校企协同的新起点。学院将持续深化共建内涵,完善长效合作机制,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更多青年人才成长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栋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课堂到工程现场,武汉理工大学物理与力学学院正以党建为笔,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高校与社会协同共进的崭新篇章。(供稿人:刘洁 余峰 余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