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浦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共探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新未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上海浦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共探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新未来

2025-07-14 16:2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5月16日,上海张江科学城张江机器人谷先导区成为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瞩目的焦点。由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等二十余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年上海浦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第十一届)暨长三角珠三角知识产权合作联动大会暨京津沪渝知识产权论坛”在此盛大开幕。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工作要点”为主题,吸引了81位致辞领导和演讲嘉宾,以及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政商学界精英及国际组织代表参会,线上更有超30万人次同步观看,一场跨地域、跨领域的知识产权思想风暴在此热烈掀起。

1.webp.jpg

论坛设置了强国会议厅和创新会议厅,两个会议厅同步进行,共同探索知识产权领域的前沿话题。强国会议厅内,专家学者们围绕前沿议题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与现场听众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在以“长三角珠三角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专家们深入对话,为区域间的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下午,强国会议厅继续聚焦知识产权实务热点问题,从多个视角深入剖析,为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遵循组委会惯例,首次受邀嘉宾被安排在强国会议厅演讲,众多全国知名的知识产权权威则在创新会议厅发表演讲。创新会议厅的专题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创新”,从全球治理趋势到高校成果转化,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行业前沿议题,为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2.webp.jpg

上午10:10,创新会议厅主旨演讲环节在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副院长黄东东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此环节汇聚了众多业界大咖与专家学者,他们纷纷登台,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

美国Via LA公司中国区总代理、全球知名的知识产权运营权威专家甘海兵率先登台,围绕专利池的构建、运营和管理发表演讲。他提到,国资局、科技部、反垄断局、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中国建设运营专利池的工作指引,这表明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专利池的成功与合作单位紧密相关。他指出,除标准化组织和全球化布局外,国家政策至关重要,而许可则是实现专利价值变现的基础,他还表达了期望与在座专家就专利池运营进行更多交流的意愿。

3.webp.jpg

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原局长郭民生先生以“加快发展知识产权经济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为主题展开讨论。他从知识产权经济理论基本框架入手,分析了AI、数字经济叠加特朗普2.0时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加快发展知识产权经济的主要对策。在资源维度,要整合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以提升专利质量;在产业维度,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数字经济绿色化;在制度维度,通过加快改革、法律修订、创新金融工具、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实现动态保护和有效防控侵权风险。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韩秀成先生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回顾总结了《专利法》实施四十周年的历程,并以提问的方式对未来专利发展提出建议。他认为,结合横向和纵向双视角,能更全面透彻地看清问题。他提出的四个问题分别涉及高价值专利指标、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商业秘密严格保护意识和策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专利领域的影响,最后强调要依靠自身能力实现祖国的发展壮大。

4.webp.jpg

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洪堡学者、华中科技大学中欧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湖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翔教授与与会嘉宾聚焦人形机器人领域国际技术创新的竞争态势和中国的发展路径展开思考。随后,余翔教授介绍了人形机器人的特点、应用场景及发展历程,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技术基础,发挥内在优势;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供给体系,完善技术预见体系,打造梯度化的产业生态;三是在市场主体层面,产业内做好行业分工合作,企业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其分享的最新分析成果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天津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俞风雷先生从中美博弈的宏观背景出发,就“是否坚持制定一部统一的知识产权基本法”“是否继续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是否持续推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这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高屋建瓴的思考,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曲三强先生侧重于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他站在理论建设的高度指出,知识产权应从本体和方法论两方面进行建设。从本体论角度,知识产权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方法论角度,即探讨如何规范知识产权,某种意义上就是治理和利用。他还发表见解称,科学技术应归属于工具理性范畴,而在价值理性层面,工具和科技都应向善。

5.webp.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宋伟先生从新质生产力导入话题。他指出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可概括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三段论,并条分缕析地阐述了知识产权在这三个阶段以及纵向、横向等不同维度中所起到的作用,其讲解深入浅出,让听众深受启发。

第二轮主旨演讲环节由俞风雷先生主持。首先,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高级顾问、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吕国良先生发表演讲。吕司长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视角,简要介绍了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和前沿技术产权组织对话会的发展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和产权制度带来的挑战,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交叉、数据的重要性与知识产权、人工智能发明的专利审查、政策制定者的角色、人工智能作为发明人、经济视角下的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以及未来展望等多个角度。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专家咨询委委员、第四届中国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委员朱宇先生分享的题目是“知识产权:从保护创新到治理创新的跃迁”。他认为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绩效潜力的发挥,而治理创新概念是从传统保护创新思维中解脱出来,构建以治理创新为导向的机制。他提出,知识产权治理创新的本质是知识产权角色的根本转变,即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驱动”。最后,他强调要落实治理创新任务,提升知识产权团队能力,将知识产权治理落实到各个创新节点。 重庆市科委原副主任、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原局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袁杰的演讲题目是AI设计引发的法律争议和全球案例分析。袁先生用精炼的语言总结道,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如同AI一样,不应仅由知识产权局负责,而需要全社会的服务机构和政府机构共同参与,AI也应像知识产权一样,全面渗透到所有领域和行业。 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强国科创技术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顾问委员杨旭日谈到人工智能治理问题,主要包括版权和知识产权、数据隐私、数据知识产权、算法歧视与伦理争议、深度伪造与虚假信息。他指出,AI高风险可分为三大类,需通过合规的四步模型逐步优化处理,同时强调平台化网络公司的AI治理是一个重大问题。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副院长黄东东先生以“产权模糊界定下数据流通秩序的法律治理——中国模式的法经济学解读”为题进行演讲。他提出产权、不完全契约、剩余控制权、交易成本四个关键词,介绍了法律权利界定的相对性,认为权利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剩余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可作为数据流通机制设计的切入点。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东明先生在专利无效、诉讼、FTO方面经验丰富,此次他从实务角度重点分享了侵权分析和无效方面的两个案例。他指出,在严格限定等同侵权认定的同时,应剔除大量本不应被认定为侵权的内容,以营造更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上午的演讲精彩纷呈,各位嘉宾的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发。下午的第一轮演讲由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法协会理事,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王勉青女士主持。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吴民平作为首位演讲人,从跨界跨境角度进行报告,主题为“化‘有形’为‘无形’,From tangible to intangible”,主要探讨跨境收购中知识产权的要点提示。他提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海外并购中的收购内容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关注点等问题,并主张在跨境并购中应重视“无形”的知识产权,将其视为比“有形”资产更重要的部分,走无形化道路,以提升收购价值。 香波信息集团创始人/CEO,水行物联集团联合创始人/CEO洪晴骏先生分析了DeepSeek、千问等语言类APP在共同研发、二次开发时存在的五个痛点,并介绍了一款自主研发的设备及使用步骤。通过这样的研发,可解决产品赋能和可延展性问题,为具体产品与服务的结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副研究员唐华东演讲主题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他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基本要素、形式、风险和规避方法,引发与会嘉宾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差别的深入思考,大家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忠法博士分享的主题是“数智时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再思考”。他认为,从新质生产力到数智时代,在新技术和共享时代背景下,虽然仍会通过既有的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中的基本条款践行产权法定原则、平衡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但也需适度增加新的知识产权类型,为未来的数据确权、数据资产、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预留接口。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欧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天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方曦向大家介绍了脑机接口的知识产权专利布局。他提到,2024 - 2025年期间脑机接口专利申请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目前中国和美国在该领域布局较为突出。在中国,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区域,与英国侧重侵入式不同,中国聚焦非侵入式消费场景应用,如华为、东卓等企业的相关布局。核心专业领域包括信号处理专利、硬件创新专利和系统集成专利,未来脑机接口将朝着技术融合、理论与标准完善、产业生态构建的方向发展。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咨询专家沙海涛律师指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是共生演进、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关系。随后,他从人工智能的输入端、处理端、输出端三个维度,分享了人工智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专职董事、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江产业工程院理事会执行主席兼院长张爱平先生的主题是“聚焦高校院所,引来源头活水——张江产业工程院三年回眸”,主要从抓源头创院初衷Review、觅种子创新成果首Show、求共识遍访高校院所、向未来蓄势链接全球四个方面进行介绍,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张江对浦东乃至上海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百一知识产权创始人王奎宇分享的主题是专利和企业研发之间的关系,题目为“企业研发创新之专利协同策略”。他探讨了技术研发和专利在前期如何通过专利信息运用,更好地展开研发并防范风险。针对如何降低专利风险,他提出七点策略:充分运用FTO、专利公众意见、专利无效宣告、专利规避设计、专利许可使用、专利定向收购策略、专利技术标准。他强调,企业内部应做好研发创新与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协同深度绑定。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合伙人胡永宏围绕“生成式AI创作与著作权的关系”,通过三个关于生成式AI生成文生图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文生图不应将图作为使用AI工具的作者,并建议立法增加临界权。

下午第二场演讲由中国科技法学会副会长、上海东方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上海政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蒋坡先生主持。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部长陈方先生首先发言,他与大家分享了当下需要关注的四个重要事项,即尊重他人商业秘密、保护自身商业秘密、监管性保密要求、侵权风险防火墙以及泄密的发现与吹哨。他还提出物理措施的采取与企业效率提高之间如何平衡,以及企业虽采取诸多保密措施但仍无法遏制技术人员跳槽泄密等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大连高新区软件产业工会主席徐世辉先生汇报的题目是《科技赋能知识产权 共筑全球创新生态》。他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版查查的最新动态和取得的成果,并表达了版查查科技以开放态度共同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知识产权发展新路径的决心。

上海段和段虹桥中央法务区分所主任,上海市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秘书长、执行副会长郭国中先生别出心裁地用武功秘籍、武林语言来阐述商业秘密的保护法律问题,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太极熊猫实业有限公司外宣总经理,拥有177个国家知识产权的《中华熊猫》总创意师俞锦江女士通过米老鼠、功夫熊猫、小黄鸭、共和春等例子,展示了IP的强大力量,同时也反映出创意产业中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长,长三角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所所长文学国谈到人工智能既是辅助性工具,也是效率性工具。他认为人工智能生产作品的版权、著作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未来这种关系将是法律与技术的融合,他还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依然围绕机器人展开,相应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也应得到法律认可。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烽律师列举了多个案例,说明数字经济给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并谈到人工智能时代现实资产的虚拟化管理问题。 澳洲爱康制药(音)国际副总裁孙浩洋先生就知识产权在亚太地区的新动态与商业契机,通过线上方式与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知识产权是国际贸易的敲门砖、企业发展经营利润的“护城河”以及品牌营销的重要抓手。

最后,蒋坡先生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自己的观点。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第二,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并非对立,而是交互融合、平等的关系;第三,知识产权是价值实现变现的途径,也是权利的平衡。他强调,在保护发明创造、促进文学艺术创作、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产权反垄断的实施。 本次论坛通过专家学者们的深入探讨与交流,系统性地梳理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问题,不仅为政策制定、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路,也为产业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活动期间,企业与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金融机构与创新企业敲定质押融资意向,彰显了论坛的务实成效。未来,论坛成果将被汇编成册,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激烈碰撞,更将成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新起点,引领全球在数字时代共同构筑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未来。(供稿人:陈晓明)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