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彭镇:提升民生“温度” 明晰幸福“刻度”
“头雁”人大代表有两层身份,既是村党组织负责人,又是人大代表。多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侯楼村“当家人”李德圣持续发挥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放大“头雁”领航效应,把百姓最真实的声音、最期盼的事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反映上去、并落实下来,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村庄整体形象发生“蝶变”。
在担任村书记的15年中,李德圣始终不忘服务群众的初心,履职尽责,用实干诠释担当,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用心将民意民声置顶,紧盯民生实事,重视并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服务功能,把群众的意愿变成可感、可知、可及的现实图景。
对道路进行硬化和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将群众“心头盼”转化为“眼前实”,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侯楼行政村有7个自然庄,还有郝寨集、一条街,是全镇村体最大的村,工作量大面广。最近5年来,“一事一议”修路项目,打了约有4万平方米的水泥路,让群众出行安全便捷,深受人们好评。据了解,目前,还有部分巷口道路尚没有实现户户通,今年内将补齐这一短板,实现所有路径都户户通达,完成硬化闭环。全村共投资7万余元,不断增加路灯安装数量,路灯数量达到了200盏,把亮化工程做好做实,让老百姓出门既亮堂又安全。另外,还有3条路上的150盏路灯,还是用的电路,计划今年全部改为既节能又环保的太阳能路灯,实现夜晚光明全覆盖。为避免5000多亩农田遇到强降雨恶劣天气导致淹灾,村里加大沟渠畅通治理推进排水力度,在村民们的大田地里边,开挖沟渠长度达10余公里,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道路提升“白改黑”,铺就幸福“民生路”,计划今年修建一条宽6米、长1300米的柏油路,进一步改善民生。在污水处理方面,确保污水直接进处理厂,将在2个自然庄新建造2个污水处理厂,确保居民的生活废水和雨水都能顺利排放。据悉,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万元,预计今年将增长到80万元,这些收入村里将全部投入到民生工程中去,给老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日子能够过得舒坦点。
“排”忧愁,保民安,急难险重冲锋在前。去年9月份的一场大雨,水量急聚得比较多,有的村民家里进了水,排不出去,直接影响到正常生活。李德圣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加紧调配水泵,带领村组人员从居民屋院里往外抽水,两天两夜没合眼;庄稼地里同样积水严重,急需疏通淤堵的沟渠降渍,于是调来3台挖机连夜挖沟排水,干了20多天;为防止大寨河的水倒灌进村庄里,又加班加点熬了三四天终于解除了水患险情,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这么多年来,李书记干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村里有这么好的带头人,真是咱老百姓的福气呀!”……村组人员、党员群众的言语间充满了感激、自豪和拥戴之情。
为充分发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和代表作用,李德圣倡议对前来村部反映问题的群众,人大代表也要积极跟进热情接访,第一时间回应和解决老百姓的合理诉求。李德圣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时刻把人大代表的职责记在心里、扛在肩上,将为民情怀融入代表履职,及时把来自基层、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反映上去,把揪心事、闹心事变成舒心事、暖心事,他总是想着加大投入,实施更多的民生工程,给老百姓多办点实事,民生方面的大事小情,他都会一一记在心上,致力争取为群众解决落实,他提出的多个意见建议也均与民生息息相关。村里有条镇道破损严重,有碍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李德圣积极上报,争取重修,今年批下来了,现在正在招标中。李德圣十分清楚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为此,他着力推动困扰群众多年的农田排灌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故黄河底的水一下大雨就会快速上涨,为顾全大局,只能村里内部消化,水多了以后,会直接倒灌进村民地里去,造成庄稼受淹,李德圣提出在对所有沟渠进行疏通的基础上,再新建2个翻水站、4道排水沟,如今此项工程已经实施完成。村里原有的3个翻水站和灌溉渠,由于长年失修,使用效率低下,亟需尽快整修,让农民种地能够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目前,他的这一建议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供稿人:黄全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