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回长征之地忆三线精神 铸牢新时代师德之魂
追寻先辈足迹,熔铸时代精魂,共筑团结伟力。2025年6月30日至7月5日,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踏上“走长征路·铸时代魂——川黔云红色实践教育暨攀枝花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修”活动征程,深入云贵大地,开启一堂“融历史血脉于时代使命、聚民族团结促奋进伟力”的思政实践大课。
熔铸信仰之钢,共筑精神长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首先探访了三线建设重点基地之一的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以七个主题展厅展现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贵州人民在三线建设时期所创立下的红色史诗。全体师生跟随讲解员,感受从“战略决策”的宏伟擘画到“群英会战”的壮阔场面,从“艰苦创业”的斑驳实物到“辉煌成果”的灿烂图卷,展厅中所展出的褪色的图纸、磨损的工具、泛黄的歌谱,皆如无声的雷霆,穿透岁月直抵心灵,共同诉说着一代人如何以血肉与意志在贫瘠山野间浇铸出共和国坚实的筋骨,诠释着“三线人”在极端条件下“不想爹不想妈,挖不出煤不回家”的铮铮誓言。同时三线精神还深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沃土,在“群英会战”展厅里,不同民族的建设者们并肩奋战的画面震撼人心,他们共饮山涧水,同睡简易棚,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用汗水与智慧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浇筑起一座座工业丰碑,昭示着三线伟业正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辉煌缩影。“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从未褪色,它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焕发新生,三线建设者们用生命铸就的钢铁长城,不仅护卫山河,更将化为新时代凝聚各民族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磅礴伟力,激励我们在伟大复兴的磅礴征途上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回望九秩薪火,开启全新征程。在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全体师生通过实地探访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山烈士陵园,在历史现场感悟长征精神,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师生们走进遵义会议会址,感受遵义会议召开的庄严场景。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内,师生们循着“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至“遵义会议,光辉永存”五大主题展厅,沉浸式回溯长征史诗。泛黄的《遵义会议传达提纲》、娄山关战役三维半景画、四渡赤水动态沙盘等1551件文物史料,重现了军事智慧。在红军山,师生们共同登上316级石阶,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篮,全体师生党员面向镌刻“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巨碑高举右拳,铿锵誓言与90年前红军的呐喊在山谷间共鸣,邓萍烈士的壮烈事迹和红军坟前“红军菩萨”的故事令师生动容。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党与人民永远血脉相连,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5年恰逢遵义会议90周年,此次研修以让全体师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坚定信念、独立自主、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其展示着中华民族“于绝境中开辟新路,在信仰下永续前行”的精神密码。
寻根多彩贵州,共铸华夏魂魄。学院师生走进贵州省博物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民族融合精神溯源之旅。透过琳琅展陈,师生们深刻体悟:一部贵州古代史,正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生动缩影。陈列无声,见证着苗岭侗寨与中原文明的交相辉映;文物有灵,诉说着夜郎古国融入华夏版图的历史必然;典籍留痕,铭记着乌江赤水畔各族儿女共守疆土、共传文脉的壮阔诗篇。从秦汉郡县制的奠基,到唐宋羁縻州的交融;自元明土司制度的演进,至清代改土归流的深化——每一次制度创新都是对“多元一体”格局的夯实,每一页历史都在镌刻“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铁律。这片土地的历史雄辩证明:贵州少数民族融入中原版图的进程,是共同体意识扎根生长的千年根系;各族先民共拓山河、共护家园的史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深厚的历史基石。
熔铸革命星火,凝聚民族脊梁,学院师生满怀崇敬踏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这座承载中国近现代革命风云与民族大义的殿堂,毗邻西南联大烽火中弦歌不辍的精神坐标,师生们追寻先辈足迹,深切体悟其作为锻造铁血军魂熔炉与凝聚民族力量摇篮的双重伟力。这里淬炼了辛亥革命、护国护法、北上抗战中浴血奋战的忠诚将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石。凝视斑驳军械、泛黄教材、肃穆操练场,嘹亮号角与铿锵步伐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熔炉”蕴含的坚韧、忠诚与担当。云南陆军讲武堂更是西南边陲凝聚各族力量、共御外侮的坚固纽带。扎根于多民族聚居的云南,积极吸纳各族优秀青年,在严苛训练与炽热爱国教育中,超越民族界限,熔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共同信念。在抵御外侮、争取独立的烽火岁月里,讲武堂培养的各族儿女并肩作战,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尊严的壮丽史诗,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血与火中的深刻升华。此行震撼心灵,师生感悟:百年丰碑昭示的忠诚、报国与团结精神,是新时代铸牢共同体意识、砥砺奋进的宝贵财富,必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扬育人力量。
铭记历史荣光,续写时代华章。为期六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研修圆满落幕。从贵州省博物馆民族交融寻根铸魂,到云南陆军讲武堂熔铸星火、凝聚脊梁;自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光芒,至红军山忠魂浩气长存;再历西南联大烽火弦歌,终抵三线建设热血报国史诗——这一路精神对话,这一程信仰淬炼,这一行血脉共鸣!师生们从云岭黔山的红色沃土中,追寻革命星火与建设荣光,感悟民族交融与文脉赓续,筑牢红心向党、团结奋进的钢铁信念!历史昭示未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血脉的呼唤,是时代的强音,更是铸魂育人的核心要义!学院将以此为起点,深植党性之根,厚植共同体之壤,将忠诚基因、奋斗精神、团结力量深度融入思政课改革,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在党的旗帜下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做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将青春融入强国复兴征程,矢志听党话、跟党走,续写无愧时代的崭新篇章!(供稿人:吴笛,郭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