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上的安全卫士:为川青铁路编织安全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峭壁上的安全卫士:为川青铁路编织安全网

2025-07-16 16:3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疾驰的列车穿行在川青铁路的崇山峻岭间,窗外是令人屏息的壮美风景,窗内是欢声笑语的旅客。然而,乘客们或许不曾想到,这份平稳旅途的背后,是铁路人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用脚步丈量出的安全防线。

7月8日,成都工务段松潘线桥车间桥路检查工区班长龙文冲和他的同事们正清点工具,安全绳、检查锤、卷尺、喷漆、对讲机、无人机……

DSC02896.JPG

他们乘交通车抵达当天要搜寻的山头,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拿着工具和设备开始爬山。

眼前的山体坡度近乎垂直,山体陡峭,沿途草木荆棘遮挡前路。行至山腰处后,龙文冲和同事离开主路,往山的左侧小路走去。他们一边清理杂草和灌木,一边缓慢前行。走了大约十多分钟后,他们发现一处小斜坡上的几块小山石有滚落的风险,决定立即处置排除风险。

DSC02936.JPG

“按照要求,登记在册的危岩,他们每个月至少检查一次,没有危岩的普通山头,每季度检查不少于一次。为保证山头的每个角落都走到,不遗漏任何一个风险点,他们每次搜山走的路线几乎都不一样。”龙文冲一边仔细观察沿途岩石一边说,“搜山发现危石后,小一点的我们就当场处理,大一点的就先采集好数据,并按照危险程度进行分类编号,回去后反馈给车间,车间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处置方案,比如安排维修工区进行处理或者铺设主动防护网等。” 

DSC02991.JPG

巡山搜石是个体力活,但也是个细致活儿。在检查过程中,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活石、危石以及有风险的植被。突然,职工刘润强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他身边一块岩石的纹理,随后抄起检查锤敲击了数下,然后伸手摩擦裂缝,感受其宽窄与走向,通过这一系列操作来判断眼前的岩石是否有潜在隐患。“这种石头最具迷惑性。”他指着岩石说道,“外表看着结实,里面可能早空了。”


为了保证川青铁路的安全,铁路沿线山体挂上了主被动防护网,由钢丝绳网、环形网、钢柱等构成一道防护墙,阻拦高处的山石崩塌。龙文冲与刘润强在一处被动网上,深一脚浅一脚,四处观望护网是否有破损开裂,他们一边观察护网情况,一边寻找下一个落脚点。

DSC03019.JPG

据悉,为保证川青铁路运输安全,他们还使用无人机航拍、卫星云图、雷达图识别等技术手段应用于铁路防汛,可以对重点地区实现航拍监测,动态掌握山体关键部位状态。

此外,该段于今年在川青铁路沿线安装了一套“铁哨”智能监测系统。这套集环境感知、数据分析、智能预警于一体的系统,由软件系统、基站和129个传感器构成,38处设备如星辰般散落在川青铁路沿线。该系统可实时监测铁路沿线路基、桥梁、隧道、边坡等关键区域异物入侵、边坡位移、雨量变化等情况,并具备远程调阅现场图像、智能分析风险数据等功能,为汛期防洪再添一道安全屏障。

DSC03072.JPG

龙文冲所在工区管辖的这26座山,早已遍布着这群铁路人的足迹。他们闭着眼都能描绘出大山的轮廓,哪座山的危石风险级别高;哪处弯道需要格外留意;甚至连灌木丛里藏蛇的习性、岩壁松动的规律,都了然于胸。在他们眼中,这些巍峨的大山不再是毫无温度的自然存在,而是倾注需要精心呵护的“责任田”。

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编织起坚固的安全网,让一趟趟列车得以载着旅客的归乡梦在崇山峻岭间平稳穿行,而这一切,却却鲜为人知。(供稿人:青尧)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