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铁学子用青春攻坚 破解轨道运维难题
铁轨延伸向远方,每一颗扣件都牵着千万人的出行安全。但长久以来,轨道扣件的检测维护始终是行业痛点 —— 人工巡检效率低下,恶劣天气里隐患难查,"一刀切" 式维修更造成巨大浪费。一群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用三年青春,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2022 年春,几个怀揣着 "让铁轨更安全" 初心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没有成熟的技术可借鉴,他们就泡在图书馆翻资料,在实验室里对着旧扣件画图纸。最初的样机像个 "拼凑品":激光传感器是淘来的二手货,控制系统得手动编程调试,常常一个参数不对,一整天的心血就白费。那段日子,实验室的灯总亮到后半夜,草稿纸上的公式改了又改,有人累得趴在桌上睡着,醒来继续对着屏幕敲代码。
真正的考验在户外测试。为了获取真实数据,他们跟着铁路工人钻进隧道,爬上桥梁。夏天,铁轨被晒得发烫,热浪裹着粉尘扑面而来,汗水浸透工装,紧紧贴在背上;冬天,寒风像刀子一样割脸,手指冻得发僵,却要稳稳操控检测设备,稍一哆嗦就可能错过关键数据。有次突降暴雨,为了保护刚采集的硬盘,他们脱下外套裹住设备,自己淋成落汤鸡,回到宿舍才发现图纸都泡烂了。
最煎熬的是一次次失败。有回在武汉局的测试线,设备突然报错,所有检测数据清零。看着屏幕上的乱码,大家都不知所措。但没人说放弃,连夜拆开机箱排查,从线路焊接到算法逻辑一点点捋,天亮时终于找到症结 —— 只是一个传感器的接线松动了。那一刻,朝阳透过车窗照进来,映着他们布满血丝的眼睛,竟有种说不出的明亮。
历时三年,当这套集成了三维检测、智能涂油、数据管理的装置,在武汉、南昌铁路局的测试中稳稳运行,能在风雨里精准识别扣件隐患,能为每一颗螺丝 "量身" 涂油时,团队里最内向的男生突然跳起来,抱着队友哭了。
如今,这项成果已获多项专利,即将走向更多铁轨。但对这群学子来说,最珍贵的不是荣誉,而是那些在实验室熬夜的星光、隧道里并肩的身影、暴雨中护住设备的肩膀 —— 那是青春最动人的模样,也是对 "交通强国" 最赤诚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