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夷茶乡,探寻茶旅融合新路径 ——武夷山燕子窠茶园与纳芳茗生态岩茶厂实践活动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旅采风活动在武夷山展开,来自福建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茶山翠影实践队队员们,于燕子窠茶园的自然风光与纳芳茗生态岩茶厂的深厚底蕴中,开启了一场别样的茶文化之旅,深入探寻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燕子窠茶园的生态环境。李婧雯 供图
在茶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沿着蜿蜒的小径深入茶园内部。队员们一边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对燕子窠茶园生态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的介绍,一边仔细观察茶树生长状态,并不时记录关键信息。
“以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茶叶种植知识,今天亲身体验,才发现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这片茶园的生态种植模式,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让茶叶品质更上一层楼。”实践队员在观察茶叶时感叹道。
“茶园采用‘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的间作绿色栽培模式,通过豆科作物轮种实现无化肥无农药管理。”针对生态防控技术的具体操作工作人员耐心的讲解。此外,队员们还实地查看了茶园的土壤状况,结合展示的武夷山茶土壤生态密码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了当地土壤与茶叶品质的密切关联。
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观察茶叶叶片。李婧雯 供图
在茶园内,实践队队员们还对武夷岩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学习。从武夷岩茶起源讲起,细究不同朝代的传承脉络,了解了大红袍、水仙、肉桂等武夷山茶叶品种的独特身世,让古老茶韵浸润心间。
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关于茶园报道。钟之敏 供图
过后,茶山翠影实践队来到纳芳茗生态岩茶厂,感受传统茶厂的魅力。纳芳茗生态岩茶厂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专业茶厂。一进入茶厂,弥漫在空气中的茶香便萦绕在实践队员们周围。茶厂内,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茶叶的碳焙、装箱等工序,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相得益彰。
“传统制茶工艺始终是茶厂的根基,从最初的小作坊,凭借着对茶叶品质的执着追求,凭借一代又一代茶人不断努力,才逐渐发展到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茶厂。”茶厂负责人介绍茶厂的历史。
实践队员与茶厂领导座谈。钟之敏 供图
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引入现代科技实现创新发展,是茶厂发展的关键。领导表示,在茶叶筛选环节,先进的摇青机被引入,能更精准地筛选优质茶叶,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杀青环节对传统炒茶设备进行改良,温度控制更精准,炒出的茶叶香气更浓郁;并且茶厂利用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将茶叶推向更广阔市场。
领导强调,茶厂注重茶叶品质,从种植、采摘到加工严格把关,积极参加展销会、评比活动,对于未来发展也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工艺水平,加大茶叶深加工研发力度,并加强与茶农合作建立稳定原料供应基地。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们还参观了茶叶的部分制作工序,在领导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来到了发酵间,高温和茶香给了实践队员一大冲击。
实践队员感慨道:“以前只知道喝茶,今天亲自参观碳焙,才真正体会到传统制茶工艺的复杂和精妙,每一片茶叶都凝聚着茶人的心血。”
另一名队员也表示:“茶厂在传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创新,让推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有了新的动力。”
发酵间正在碳焙的茶叶。苏欣宜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不仅亲身感受了武夷山的茶文化魅力,还通过参与茶园观光、茶叶知识学习、茶厂参观和品茶体验等环节,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了茶叶的种植、加工和品鉴知识。他们表示,将把在茶厂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带回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茶文化,助力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结合专业所学,对茶旅融合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当前茶旅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并记录了相关改进思路。
武夷山作为世界茶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茶旅融合具有天然优势。此次燕子窠茶园与纳芳茗生态岩茶厂的实践活动,为武夷山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为推动当地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队员在燕子窠合影。钟之敏 供图
未来,武夷山有望进一步挖掘茶旅融合的潜力,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茶旅产品和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武夷山的旅游品牌影响力,也将为当地茶农和茶企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武夷山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让这片古老的茶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供稿人:徐子芊 曾雅柔 卢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