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五老、传岐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三下乡团队与老医生共话中医传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五老、传岐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三下乡团队与老医生共话中医传承

2025-07-24 10:0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24日上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琼新诊所。走进诊所,浓郁的中药香气扑面而来,一位身着白衬衫、精神矍铄的老医生正端坐于桌前,他就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访谈对象——从医40余载的老中医伏卫明。

“当年我刚到公社卫生院,就发现村里不少夫妻愁眉苦脸——不是不想要孩子,是求子无门。”伏卫明翻开手写病历,泛黄的纸页上记着密密麻麻的脉象记录,“那时候没有B超,全靠‘望闻问切’。有对夫妻结婚6年没动静,女方总说腰酸怕冷,男方脉象沉细,我断定是‘宫寒血瘀’加‘肾精不足’。先开了三个月的‘温经汤’调女方体质,让男方用鹿茸、海马泡酒喝,还教他们傍晚去田埂上散步调气息。”后来那家人抱着孩子来谢我时,男的非要把家里唯一的老母鸡塞给我,推了半天才收下两个鸡蛋。从那以后,我就一门心思钻不孕不育诊疗,翻遍各种古籍,还跑遍周边大山采草药,就想让更多家庭能听见孩子哭。”

“治不孕不育,不光是治病,更是治‘心’。”伏卫明望着围坐的学子们,语气格外认真,“有的姑娘一来就哭,说婆家给压力;有的汉子闷头抽烟,觉得抬不起头。这时候就得先跟他们拉家常,告诉他们‘种子要等好时节,生孩子也得顺天意、尽人力,就像这草药,得顺应节气采,人要孩子,也得顺应身体的规律,急不得。”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伏卫明还非常注重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了大量的中医经典古籍,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还带教了许多年轻的中医学生。“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好、发展好。”伏卫明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受益于中医。”

在交流过程中,伏卫明也对在场的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你们年轻人要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将来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他还鼓励同学们要勇于担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敢于挺身而出,不退缩、不畏惧。

伏卫明偶尔会讲起当年从医过程中的一些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在欢笑之余,同学们也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医务工作者身上那种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

“听了张老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团队成员小李感慨道,“张老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医者初心,为村民的健康默默奉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以张老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场对话让青年学子们深刻认识到,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用毕生坚守诠释的"医者仁心"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接力奋进的力量源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学子们纷纷表示,要以此次"三下乡"实践为契机,把老一辈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锤炼本领,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供稿人:岳阳 姜亮 邓紫莎)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