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筑梦,绿绘新程”:矿大本硕博实践团躬身矿山,书写能源报国青春答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乌金筑梦,绿绘新程”:矿大本硕博实践团躬身矿山,书写能源报国青春答卷

2025-08-15 12:2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中旬,中国矿业大学 “乌金筑梦,绿绘新程”本硕博社会实践团8支分队共计115名师生队伍正式启程,奔赴能源生产一线。各分队成员秉持理工交叉、文工融合理念,前往河南永城陈四楼煤矿、平顶山矿区、山西运城长平矿等矿区,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实地调研活动,以青春智慧助力煤矿绿色转型,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实践采用“集中授课+现场参观+分组实践”多元化模式,实践团成员深入生产一线,系统学习了井下工作规则、矿规矿纪、应急管理流程等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在产矿井、资源枯竭型矿区与生态修复区三类矿井的绿色转型现状,积极进言献策,贡献新时代矿业人的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内蒙古矿山实践,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实践团成员来到陈四楼煤矿开展现场调研,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矿调度指挥中心、主井提升房、副井提升房、空压机房等生产车间交流学习。矿业工程学院智能采矿专业学生程嘉旭深刻认识到,安全是核心,绿色是方向。全流程的安全管理与全链条的低碳改造,都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图为团队参观主井绞车房,技术员向大家介绍绞车的型号和功能。

在平煤二矿,实践团成员来到训练基地实地演练。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回顾了煤炭开采、运输的历史,从过去高污染的粗放式开采工具,到如今集成化智能化的现代化装备,直观感受到绿色转型的时代跨越。矿业工程学院国际采矿专业学生宋梓恒坚定地说:“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矿山生产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推进智能化不仅要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更要通过精准控排、资源循环,让每一座矿山都成为‘会呼吸的绿色工厂。”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河南平煤二矿地下掘进面参观学习。

成员们在顺和煤矿深入矿井现场进行参观,结合老师的讲解直观、生动地了解到了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为之后的学习工作积累宝贵经验。矿业工程学院绿色开采专业学生周竹春感慨:“第一次下井时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在现场老师的讲解下,我深入了解了矿井生产状况,对行业绿色转型有了直观感受,这将是我未来的研究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顺和煤矿进行地下巡检。

本次实践搭建了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了企业生产现场的优势,为企业与高校互促共进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从不同视角深入了解了矿井一线实际生产情况,进一步强化了成员对“开发矿业,开采光明”的思想的理解。

团队成员前往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井调研

实践落幕却使命不停。为让煤炭清洁化转型理念与新能源发展路径走进更多人视野,团队成员马不停蹄转战宣传一线,先后走进徐州市鼓楼区天齐社区及数座高校开展公益宣讲。他们带着矿山实践的鲜活见闻与专业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能源变革趋势,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现绿色发展前景,让 “双碳” 战略下的能源转型故事走进社区百姓与青年学子心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前往天齐社区宣讲。

据悉,中国矿业大学“乌金筑梦,绿绘新程”实践团由矿业工程、数学、公共管理、人文与艺术等多个学院的本硕博师生组成,聚焦能源领域,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多年来,实践团赓续往届薪火又锐意创新,以坚实脚步丈量祖国广袤大地,毅然扎根能源生产最前沿。团队锚定 “双碳” 战略时代命题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使命,足迹已遍布江苏、河北、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等 13 个省份的近百座矿山,在全国重要煤炭产区留下深深浅浅的奋斗印记。一代代矿大学子用炽热青春与辛勤汗水,在能源报国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矿大人的责任答卷与担当华章。展望未来,实践团成员将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为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持续注入矿大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现场取煤样。

学子们在真实的矿山环境中躬身实践,通过亲手操作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战本领,让知识与能力在实践熔炉中实现深度淬炼。基层大地是青年砥砺品格的磨刀石,更是锤炼真才实学的大课堂,这里承载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时代机遇,见证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期待同学们在基层沃土中茁壮成长,让 “大国矿业能源报国” 的青春赞歌在祖国大地上久久回荡。(供稿人: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曹嘉璐 邓丰怿 程嘉旭)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