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师生齐心连线,列车上演“生命接力”——安徽中医药大学两名学子列车上救助患者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名师生齐心连线,列车上演“生命接力”——安徽中医药大学两名学子列车上救助患者

2025-08-19 16:2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19号晚上,由合肥开往北京的T36次列车上,车站广播传来了紧急求助。危急时刻,安徽中医药大学两位学生听到寻医广播后不约而同地赶到现场,他们组成临时急救小组,联系自己的老师“云会诊”,运用中医穴位按摩为孩子缓解疼痛,并在患儿情况稳定后,为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主动抱着孩子小心翼翼穿越7节车厢,将其转移到空间相对宽敞的餐车,持续守护至凌晨1点。这场跨越车厢与时间的“生命接力”,暖心一幕引发乘客纷纷点赞。

据列车长回忆,列车驶出合肥站4小时,距离下一站点停靠尚需三小时,一位母亲焦急求助:其7岁儿子不明原因颤抖,牙关紧闭,同时伴有高热症状。列车长随即通过广播紧急寻医。身处12号车厢的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级中医学专业学生董宇昂、王彤彤迅速起身赶往查看。来到男童身边,他们立即为患儿检查生命体征:体温39.1℃,脉搏110次/分,面色潮红,精神萎靡,头晕头痛,母亲反映孩子不停颤抖、反应迟钝且拒绝交流。

董宇昂和王彤彤迅速分别联系了自己的临床跟诊老师高兵和安徽省中医院临床老师石海平,详细描述了现场情况。了解到患儿此行正是前往北京就医,结合症状,师生初步判断其可能因受惊吓,加之车厢空调温度较低、感受风寒而突发高热。在详细询问患儿既往病史、用药史并评估当前症状后,两位同学在老师的远程指导下展开救治:让男童平卧,用拇指持续按压其双侧内关、风池、合谷等穴位(风池和内关穴作为外感发热要穴,具有清心经、泻心火之效),并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清天河水”,同时辅以温水擦拭、额头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措施。救治过程中,两位同学耐心向患儿及母亲解释操作目的,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安慰和鼓励。约30分钟后,患儿抽搐停止,高热缓解,呼吸趋于平稳。考虑到患儿需要更安静、舒适的环境休息,并便于持续观察,董宇昂和王彤彤主动提议并协助母亲,一路抱着孩子从所在车厢转移到距离较远的餐车(共穿越7节车厢)。在餐车安顿好后,他们并未离开,而是选择继续陪伴在侧,密切留意患儿状态,安抚母亲情绪,从深夜23:00左右一直守护到第二天凌晨1:00,直至患儿情况稳定、安然入睡才放心休息。

事后,男童母亲发来信息,对我校师生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有效缓解孩子症状,特别是两位同学不辞辛劳转移孩子并彻夜守护的仁心之举深表感谢。

谈及此次挺身而出的经历,董宇昂和王彤彤表示,这正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生动实践。作为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力量,学校扎实的专业教育和刚刚完成的急救救护员培训,赋予了他们临危施救的勇气与底气。此次列车上的“生命接力”,不仅是一次紧急医疗救助的成功案例,更展现了医者仁心超越空间的温暖守护(从紧急施救到长达两小时的陪伴),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急救领域的独特价值,以及师生之间紧密协作、薪火相传的力量。两位学子表示,他们将继续秉持医者仁心,不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精进医术,服务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中医药学子的使命与担当。(供稿人:董宇昂)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