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 “绿邻筑梦” 实践团:双轨模式绘就土桥社区治理新图景
8 月 4 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绿邻筑梦” 实践团深入江宁区淳化街道土桥社区,开展为期 10 天的共享花园改造专项行动。团队以 “共享花园 + 数字平台” 双轨模式,探索青年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为提升社区人居环境提供 “南农方案”。
从 “敲门问需” 到 “精准画像”
实践团成员逐户走访鑫源佳苑小区,将问卷转化为 “聊天清单”,对视力不佳的老人,他们蹲在石阶上边念边记“您觉得现在的广场缺啥?”“想不想和孩子一起种种花?” ;对上班族,则趁傍晚递上问卷。
调研数据勾勒出社区 “需求画像”:35.7% 居民 “几乎不踏足广场”,39.3%“急需休憩设施”,69.6% 受 “虫害与杂草困扰”。
作为农村转型社区,土桥社区面临老龄化高、无物业、居民习惯差异大的挑战。“不是缺空间,是缺让大家愿意凑在一起的理由”,社区代表陆老师的话,成为实践团行动指南。
图1为社区居民正在填写问卷 吴雨轩 供图
双轨破局:数字与花园的 “适配性创新”
团队分两支小队同步推进。“筑梦” 小分队聚焦 “数字鸿沟”,与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商讨 “数字乡村” 共建平台后,赴西城、科宁及栖霞区马群社区,调研当地信息化平台功能、流程及反馈,优化土桥社区方案。
针对社区实际,团队提出从 “适配性改造、熟人社会赋能、资源轻量化整合” 切入的方案。简化公众号入口为 “一键直达”,小程序首页仅留 “报修、议事、积分、园艺”4 个图标,设 “语音导航”。线下在老年活动室、社区超市设 “数字代办点”,志愿者协助老人操作并登记纸质台账,确保老人参与。
图2为团队成员在西城社区向居民推广信息化平台 吉星霖 供图
“绿邻” 小分队将问卷数据化为花园图纸。以 “居民小花园+乘凉社交长廊” 为思路,融合共享、可持续理念与居民需求,打造全龄共治式花园。
针对 “亲子园艺活动” 呼声,团队设计园艺区 “课堂”:前期儿童彩绘木椅预热;活动中居民认养花架盆景并挂牌;后续以微信群引导交流养护知识,结合积分奖励,浇水、除虫等行为可积分,打消居民对 “共享” 的顾虑。
图3为共享花园改造方案效果图 吴雨轩 供图
从 “方案纸” 到 “同心结”
经多轮打磨,实践团提交的方案融入居民心声与团队心血,获社区秦副书记高度认可。目前,共享花园效果图贴于公告栏,数字化平台测试版由老人 “挑毛病”,微信交流群里已有居民晒出准备捐赠的花籽。
图为团队与社区负责人在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路建 供图
从问卷勾选到图纸线条,从数字代码到居民手中花苗,南农学子证明:社区治理的密码,在 “你问我需” 的真诚与 “共建共享” 的行动中。“绿邻筑梦” 实践团以专业设计编织共治网络,为土桥社区注入活力。(供稿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吴雨轩 吉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