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宁夏乡村发展密码,感悟振兴实践力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解码宁夏乡村发展密码,感悟振兴实践力量

2025-08-26 14:5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七月末北京科技大学追寻领袖足迹青耘乡野宁夏社会调研实践团的十名同学,在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为探寻生态农业、产业协作与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7月19日,我们聚焦宁夏地区,先后走访闽宁镇、长城花园社区、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以观察者与记录者的身份,挖掘乡村发展经验,现将实践活动系统总结,沉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

一、实践过程:沉浸式走访,触摸乡村发展脉络

(一)姚磨村:政策扶持造就姚磨新貌

姚磨村位于西海固核心区,这里曾被视作“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黄土地沟壑纵横,气候十年九旱,生存环境艰难,村民们曾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世居于此的人们从未屈服于命运。

在党的领导下,借乡村振兴之势,西海固发生巨变,姚磨村就是典型。这里的冷凉蔬菜种植历史久,如今建成超2.4万亩冷凉蔬菜基地,主要培育西兰花、娃娃菜等品种。此地气候冷凉、温差大,这是蔬菜生长的天然优势,加上现代化农业设施助力,蔬菜品质和产量不断提升。

姚磨蔬菜已成为百姓脱贫的“绿色富矿”。其声名远扬,畅销国内20多座城市,如成都、西安等,还远销粤港澳大湾区,是著名的供港蔬菜“明星产区”。冷凉蔬菜产业规模可观,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这片高原的“清凉”资源也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热产业”。

(二)弘德村:移民搬迁改善生活状况

跟着工作人员来到党员教育基地,这里记录着弘德村的奋斗历程与发展成就。文字和图片讲述着移民扎根奋斗故事,让人感受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带来的变迁。

进入农产品展销中心,特色农产品整齐摆放。特色红酒品质卓越,口感醇厚、回味持久;特色食醋酸度适中、风味独特,有地域特色。这些农产品是饮食文化载体和产业发展体现,通过产业化、品牌化运作带动农户增收,促进经济发展,支撑乡村振兴。

然后我们去拜访了第一批建档贫困户刘克瑞叔叔,并在茶社中与他详谈,刘克瑞谈及搬迁变化,以前家乡生活艰苦,孩子教育是大问题,学校远且教学资源匮乏;现在学校近、师资强,孩子能接受更好教育。但村里缺懂行的人,好老师留不住,卫生室盼有经验的医生,这些问题不解决,发展受限。他还说现在就业方便,在家门口工作,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好。

(三)闽宁镇:产业协作书写脱贫奇迹

我们首站到闽宁镇,从镇史馆调研。曾经这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砂砾跑”,如今街道整齐、林木葱郁、产业园区现代化,东西部协作扶贫成果显著。1996年党中央决策东西部结对帮扶后,福建援宁干部带着技术、资金和理念来到戈壁。从温棚搭建、灌溉渠开凿,到葡萄苗栽种、扶贫车间投产,“闽宁模式”发展起来。

沿着产业脉络,我们走访红酒街、酒庄,探究“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在5万余亩葡萄种植基地,农户以土地入股获租金,劳务参与得收入,实现“租金+劳务”双增收。国际化酿酒团队和先进设备,让葡萄酒产业全链条贯通,风土韵味走向更广阔市场。

与从业者交流,我们发现技术引进经本土化改良,如双孢菇、酿酒葡萄等品种;183名挂职干部和2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接力培育人才;政府补贴、企业投资和金融支持协同,多元资金扶持,这些见证产业协作改变“干沙滩”命运。

(四)长城花园社区:党建引领绘就治理画卷

离开闽宁镇,我们踏入长城花园社区,探寻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这里居住着1.8万余名居民,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8%,“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构建起党建引领的坚实架构。社区党委下设11个小区党支部,602名直管党员如同红色细胞活跃在治理一线,在职党员通过志愿积分制度包抓楼栋,悬挂党员家庭公示栏主动亮身份、作表率。

列席网格议事会时,我们见证居民诉求“当天受理、限时办结”的高效机制。从小区停车位规划到垃圾分类推进,从邻里矛盾调解到公共设施维护,“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协同解决”的治理实践让居民获得感持续提升。参与民族文化活动时,各族群众共庆春节、中秋节的邻里节、千家宴,回族居民在开斋节分享油香、馓子的场景,生动诠释“民族团结一家亲”。

(五)稻渔空间:生态创新激活田园活力

实践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这里以“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为定位,“稻渔共生”生态循环模式清晰呈现:水稻为鱼、蟹、鸭提供天然栖息环境,水产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水稻有机肥料,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绿色发展体系,既保障农产品品质,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核心景观的稻田艺术区,以不同品种水稻为“颜料”,每年设计涵盖民俗文化、时代风貌的主题图案,登上高空观景台可尽览大地艺术的壮阔。有机果蔬采摘区里,各类应季蔬果长势喜人,游客在专业指导下体验采摘乐趣,感受从田间到舌尖的新鲜。科普教育长廊、传统农机具展示区系统呈现农业发展史与农耕文化,为研学实践提供优质平台。夜间的稻田咖啡屋、户外烧烤区,更让田园夜色增添宁静。

【编辑:郑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