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大三下乡:青年力量解码舟山船模非遗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海大三下乡:青年力量解码舟山船模非遗

2025-08-26 16:3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浙江海洋大学“舟樯遗珍·非遗探索”实践团于6月29日至7月8日赴浙江省舟山博物馆、定海古城钱氏船模、普陀区船木家岑——国和木船技艺馆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对传承人及参观群众深入采访、亲身投入船模制作,来深度挖掘舟山船模背后承载的渔家智慧与航海文明,系统记录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为探索其在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路径积蓄青年力量。

博物馆参观:追溯船模历史与技艺

实践团走访多个非遗文化馆,通过参观、查询和听讲解初步熟悉舟山船模的艺术特点,梳理其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包括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在内的各类非遗项目的魅力。


图一 实践团在舟山博物馆集结

访谈:与传承人对谈,听游客心声

实践团前往岑家木船,岑家木船预备第五代传承人详述讲解木船制作工艺流程,分享岑家木船从满足渔业生产的实用之舟,到融入艺术与文化元素的仿古木船、船模的发展历程及背后故事,展现其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


图二 第四代传人的徒弟亲自为实践团讲解

实践团还采访了不同类型的参观游客,年轻游客多为船模的精密所惊叹。一位大学生游客仔细端详着一艘三桅沙船模,指着桅杆上的绳索结构说道:“原以为就是普通模型,没想到连锚链的每个铁环都是手工锻造的,绳索的缠绕方式都和资料里记载的古船一模一样,太让人震撼了。” 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家长则表示:“这些船模就像立体的历史书,孩子一边看一边问我古代渔民怎么出海,这比单纯看书本生动多了,能让孩子直观感受到咱们舟山的海洋文化。”


图三 团队成员采访参观游客

亲身体验: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

实践团在岑氏木船制作坊亲身体验了木船制作。成员们拿着锉子,对着船模部件轻轻打磨,粗糙表面渐趋平滑,木屑簌簌落下。虽仅进行简单打磨,却触摸到传统工艺温度,也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并非口头空谈或旁观即可,需要亲身参与,跟着长辈们一起动手实践,聆听代代相传的讲究,才能让这份温度与记忆真正留存心间。


图四 岑家木船制作坊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实践团不仅感受到舟山船模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认识到传统手工技艺的珍贵价值 —— 它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历史与文化的鲜活见证。未来,期待更多人关注和支持这类传统技艺,让舟山船模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在岁月长河中持续绽放光彩。(供稿人:刘依诺、朱君豪)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