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铁人精神训练营--“油Young青年”博士团赴津开展实践活动
图:“油Young青年”博士团前往大港油田人工岛生产一线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党委精心策划,将思政课堂延伸到国家能源战略最前沿。8月15至17日,由学院副院长刘伟、党委副书记刘东东带队,依托油气地质力学与工程第三党支部、油藏工程党支部、油层物理党支部精锐党员力量组建的铁人精神训练营“油Young青年”博士团奔赴天津,走进中海油服油田生产研究院、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大港油田埕海2-2人工岛,开展研学共建系列活动。
这既是一次党建引领下校企双方的聚力之行,也是一次博士团与企业专家的双向奔赴,更是一堂行走在渤海之滨的“大思政课”,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
一、党建铸魂,筑牢能源报国初心
博士团首站走进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三维可视化中心,师生通过VR技术步入油田现场,全景感知石油全产业链,领略智能化技术的变革力量。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透过珍贵史料和奋斗传奇,博士团深入学习了向海而生、科技兴油、勇于超越、争创一流的精神谱系,深刻体悟爱国、担当、奋斗、创新的海油精神。
党建座谈会上,刘东东介绍了学院“一体三化六引领”工作体系,分享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的实践经验,双方就深化党建共建进行了热烈交流。
图:博士团成员在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内认真聆听讲解
二、研学聚力,点燃创新驱动引擎
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技术研讨会上,深水油气开发、CCUS技术、智能油田建设等前沿议题被不断抛出。博士团成员与企业专家展开深度对话,一线案例为科研视野和工程思维注入新动能。
图:博士团与中海油服油田生产研究院展开技术交流
认知在实践中深化。在亚洲领先的海弘实验室,博士团观摩高等级封隔器试验、防砂筛管检测等核心实验。登上埕海2-2人工岛,亲眼见证在狂风巨浪、复杂地质条件下,石油人如何依靠智慧勇气高效开采原油。“这次登岛让我真切感受到地层的不确定性和工程复杂性,对科研选题极具指导意义。”一位博士党员感慨道。
图:企业专家正向博士团详细介绍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实际效能
三、实践育人,构建协同培养新范式
图:刘伟、刘东东为专家颁发“沐光校外导师”聘书
沐光指引,搭建成长阶梯。活动隆重举行沐光校外导师聘任仪式,为9位资深专家颁发聘书,搭建学界与业界桥梁,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指引。问计于企,优化培养方案。学院认真听取企业关于人才培养的建议:加强现场软件教学、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思维训练、关注绿色低碳数字化等新兴领域,这些前沿声音为优化培养方案提供精准坐标。校友座谈,传递信念火炬。已成长为企业骨干的校友分享心路历程,来自科摩罗的留学生哈森动情地说:“今年是中科建交50周年,我来中国学习石油工程,就是想将技术带回家乡,这是我的能源报国”,话语引发全场共鸣。
图:博士团在校企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合影留念
为期三天的津门学旅虽短,但影响深远。它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博士团在国之重器前坚定了信仰;它是一个流动的科研站,让创新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迸发火花;它更是一次深入的实践场,让人才培养的根须更深地扎进产业的土壤。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纽带,深化校企常态化交流机制,将博士团等活动做实做深,共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培育新时代卓越能源人才,携手谱写能源报国新篇章!(供稿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