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韵‘兰’图·‘豫’见新章”发展成就观察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韵‘兰’图·‘豫’见新章”发展成就观察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5-08-28 15:3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入观察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成果,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锤炼专业本领,2025年暑假,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韵‘兰’图·‘豫’见新章”发展成就观察团赴兰考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循着红色足迹,探访乡村新貌,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感悟奋进力量,在志愿实践中感受青春,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坚定跟党奋进新时代的青春决心。

一、溯源精神根脉,以焦裕禄精神筑牢信念根基

实践活动伊始,观察团将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先后前往焦裕禄纪念馆、焦桐广场及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在焦裕禄纪念馆,通过详实的史料文献、实物展品与场景复原,团队系统回顾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奋斗历程。从他“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担当誓言,到“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怀,从伏案规划治沙方案的工作场景,到带病坚持田间调研的生动影像,无不令成员们深受震撼与教育。

在焦桐广场,焦裕禄同志亲手栽种的泡桐树枝繁叶茂,作为精神传承的“活载体”,见证着兰考从贫瘠沙地到绿色家园的变迁。在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成员们通过沉浸式场景模拟,亲身体验翻淤压沙、栽种幼苗等治沙劳动,切身感受当年攻坚克难关的艰辛,深刻领会“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为后续实践筑牢思想根基。

二、立足专业实践,以科研服务助力泡桐培优

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观察团前往兰考泡桐实验站开展专项服务。在实验站科研人员指导下,团队成员结合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等专业知识,规范开展样本采集与数据记录工作。针对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立地条件的泡桐植株,系统采集土壤样本60余份(测定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叶片样本100余份(分析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等参数),并详细记录样本生长环境等各类信息200余条,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这些基础数据将为泡桐优良品种选育、抗逆性提升及生长机理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实践中,成员们还协助完成泡桐幼苗培育、生长状态监测等辅助工作,在劳动中深化对“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认知,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科研、助力产业的实践能力。

三、深入乡村一线,以实地调研感知脱贫实效

为直观感受脱贫攻坚成果,观察团分赴东坝头镇张庄村、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堌阳镇徐场村,走访村民30余户、实地考察特色产业10余项,并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座谈,深入了解各村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的脱贫实践与成效。

在东坝头镇张庄村,团队与村支书深入交流,挨户探访商铺,详细了解村庄依托红色资源与黄河生态优势,打造“红色旅游+乡村体验”产业链的发展路径。昔日的贫困村如今道路整洁、庭院美观,农家乐与特色商铺有序经营,村民人均收入张庄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余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2万余元 ,脱贫成果惠及民生的实效清晰可见。实践团成员在张庄村内老年食堂,协助工作人员为老人盛饭、清洁餐桌,陪老人闲话家常,在这一过程中,成员们深切体会到,脱贫攻坚的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推进,正转化为乡村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三义寨乡白云山村立足丘陵地貌,发展耐盐碱特色林果种植与生态养殖产业。团队走进田间地头,与种植户、农业技术人员交流,实地考察土壤改良技术应用成果。通过微生物菌肥施用、节水灌溉系统推广等科技手段,当地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科技兴农”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撑。

堌阳镇徐场村以民族乐器制作产业为核心,形成从泡桐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团队走访乐器工坊,观察木材截面的年轮结构、导管分布等微观特征,结合植物生理学知识,判断泡桐木的生长周期与材质硬度、韧性的关联,为优化原料储存提供建议;与非遗传承人和产业带头人交流,了解到当地通过“传统工艺+现代技术”融合,带动数百户村民就业,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小乐器”奏响乡村振兴“大乐章”。如今,兰考县年产古筝、古琴等70万台,乐器配件100万套,产值约20亿元,徐场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聚焦生态治理,以科学视角解读协同发展

兰考的脱贫攻坚与黄河生态保护紧密相连。观察团前往黄河坝头、金牛湖湿地公园等黄河流域生态节点,结合生态学专业知识开展调研。在黄河坝头,团队考察堤防加固、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成效,了解到当地已完成堤防加固工程12.6公里,建成生态防护林带3500亩,植被覆盖率较治理前提升40%,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不仅将黄河兰考段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更让沿岸3个乡镇、1.2万群众彻底告别“汛期忧水、旱季盼水”的困境,实现了“黄河安澜”与“百姓安居”的双重目标。

在金牛湖湿地公园,成员们运用生态调查方法,对湿地水质、植被群落、鸟类栖息状况进行监测,直观感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环境改善:水体透明度提升,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繁茂,白鹭、灰鹤等鸟类数量显著增加。昔日的沙荒滩变身生态乐园,不仅筑牢生态屏障,更成为乡村旅游与群众休闲的重要资源,印证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脱贫发展理念。

此次兰考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国情调研与实践教育。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韵‘兰’图·‘豫’见新章”发展成就观察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与专业实践,直观感受到兰考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脱贫攻坚的制度优势与实践伟力。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扎实锤炼专业本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主动担当作为,以青春之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供稿人:刘玉静 王泽慧 朱恒祎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