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开展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传承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近期,由福州大学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研习社成员组成的“访漳岩文化胜迹,弘中华传统遗风”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福州大学机械学院学生工作负责领导、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启福建漳州、龙岩两地文化寻根调研,深入探寻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的精神脉络,感悟两种文化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实践队成员奔赴福建古厝研究会、漳州古城、上杭瓦子街、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客家族谱博物馆等地,通过实地调研、亲身体验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扎根文化沃土,汲取精神滋养,将行程感悟凝练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在漳州,实践队首先与漳州市福州大学校友会举行了座谈会,队员们从校友们分享的个人经历与地域发展历程里,深切体悟到闽南人“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内核。随后,队员们走进古厝研究会,深入了解了“出砖入石燕尾脊”的独特建筑智慧,直观感受了古厝建筑中承载的吉祥文化与生活哲学。在漳州古城的木偶艺术表演馆内,布袋木偶戏艺人们向实践队表演了经典剧目——《大名府》,艺人们指尖轻挑,木偶便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悲欢离合,精湛的操控技艺令队员们深深折服。而在八宝印泥制作体验环节,队员们亲手参与了选料、研磨、调配等诸多工序,进一步领悟到了百年匠心的传承真谛。
转赴龙岩上杭,实践队重点探访了客家文化核心场域。走在瓦子街的青石板路上,触摸客家市井烟火,感受客家文化的生活气息;走进丘氏总祠,从匾额楹联的笔墨间读懂宗族迁徙的坚韧,于族规家训的字缝中感受忠孝传家的凝聚力;在客家米酒作坊,循着醇厚酒香见证百年酿酒工艺里的生存智慧,看一滴佳酿如何串联起待客礼仪与节庆欢腾;来到古田才溪,实地感受“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红色记忆,深刻领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与使命;参观客家族谱博物馆的泛黄谱牒,上面不仅记载着客家先辈的血脉脉络,更藏着他们投身革命的红色往事,让队员们在字里行间读懂客家文化与红色基因的深刻交融,触摸到闽西大地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
从漳州古城的燕尾脊到客家古厝的灰塑墙,从八宝印泥的朱砂红到客家米酒的琥珀光,福州大学“访漳岩文化胜迹,弘中华传统遗风”实践队历时6天,完成了一场跨越300余公里的文化寻根之旅,调研覆盖两地文化场域20余处,收集非遗技艺与家训故事30余则。
福州大学“访漳岩文化胜迹,弘中华传统遗风”实践队表示,此次实践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团队会从闽南文化的灵动气韵、客家文化的厚重根脉、红色圣地的精神炬火中汲取力量,勇担青春使命,积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践行者,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永恒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