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支教志愿者以多彩课程织梦乡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南京师范大学支教志愿者以多彩课程织梦乡村教育

2025-08-28 15:3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用教育滋养乡村童心,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8月2日至13日,南京师范大学“织梦绘愿双豫行,彩虹童心筑梦成”教育关爱服务团织梦队一行15人,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小学开展了为期12天的乡村支教活动。志愿者们带着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通过科技启蒙、文化浸润、心灵陪伴等多彩课程,为乡村孩子搭建起认知世界的桥梁,在实践中书写青年担当,以教育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志愿者向包公庙小学的孩子们进行授课。许嘉禾 供图

科技课程启智慧 点亮科学探索心

为弥补乡村科技教育资源的不足,支教团精心设计了以人工智能、趣味科学等课程为代表的科技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人工智能课上,志愿者通过案例演示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正确使用,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趣味科学课上,“传声筒”“糖水彩虹” 等实验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孩子们在观察、提问、操作中点燃探索欲。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中,科技课程如钥匙般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让科学的种子在乡村校园生根发芽。

图为孩子们在趣味科学课上进行实验操作。许嘉禾 供图

传统文化润童心 筑牢文化自信魂

为提升乡村孩子的文化素养,支教团以“传承文脉、浸润心灵”为目标,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山海研究所”系列课程上,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述“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勇气与担当;音乐课上,《茉莉花》《采莲谣》等经典民歌,让孩子们在韵律中触摸文化根脉。此外,写作课上的笔墨飘香、美术课上的巧思灵动,也都穿插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让孩子们以多种形式感受传统技艺之美。传统文化课程如春雨般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不仅丰富了乡村课堂内容,更在他们心中筑牢了文化自信的根基。

图为志愿者在美术课上带领孩子们体验扎染。许嘉禾 供图

教育赋能暖乡心 共绘乡村振兴图

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石。支教团不仅聚焦丰富多彩的兴趣类课程,更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人身安全课程以及家访调研等方式,全方位助力乡村孩子成长,为乡村教育振兴添砖加瓦。

心理健康课上,志愿者通过“看见我”“认识我”“我和我们”等系列课程,帮助孩子们学会认识自我,用耐心与爱心守护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在人身安全系列课程里,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向孩子们普及防溺水等安全知识;课余时间里,志愿者们还通过走访学生家庭,深入了解乡村孩子的成长环境、学习困境与家庭需求,为后续帮扶提供依据。

图为志愿者与包公庙小学学生合影。许嘉禾 供图

“此次活动搭建了城乡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文化融合,对教育均衡发展意义深远。”包公庙小学徐校长在结营仪式上说。支教的故事虽已落幕,但教育的温暖已在包公庙小学扎根生长。未来,志愿者们将持续推进乡村教育帮扶项目,让更多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锤炼本领,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供稿人:许嘉禾 顾子兴 徐子涵)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