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小手玩转非遗与科技,童心传承礼仪之美
近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传鲁韵·智筑文梦”志愿服务队奔赴山东省济宁市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结合专业优势,化身三尺讲台上的“小老师”,通过“科技+文化”的特色路径,结合学生特点,为社区暑托班及幼儿园等300余名小朋友开设非遗技艺体验、传统礼仪教学、科技体验等一系列课程,让非遗技艺、传统礼仪、现代科技走入社区、走进校园,致力于让齐鲁文脉在当代焕发新活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青春桥梁。
巧手传非遗 童心绽纸韵
团队成员向小朋友展示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从古代窗花寄托的吉祥寓意到民间剪纸里藏着的生活智慧,从春节时红彤彤的“福”字剪纸到端午时节驱邪纳福的葫芦纹样讲述剪纸的故事,利用对折法、三角法、连续折法等多种方式指导小朋友创作剪纸。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不仅是小朋友探索艺术的工具,更是传承非遗文化的桥梁,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实现文化传承与能力发展的双向赋能。
“幼”玩皮影 “戏”说文化
团队成员从小朋友的兴趣点、探究点出发,以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导向,在探索皮影戏的过程中,将通过寻·皮影——探·皮影戏——展·皮影三阶段展开项目。团队成员化身为“非遗讲解员”,讲述皮影戏的发展历程。配合《西游记》等奇妙故事,引导孩子们观察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并为孩子们分发工具,指导幼儿制作皮影,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杰作”,成就感满满。在互动中播撒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开笔启萌 礼润童心
通过传统文化仪式,为即将迈入小学的孩童点亮智慧明灯,活动现场氛围庄重而温馨,在党团队成员的细致引导下,正衣冠礼、敬父母谢亲恩、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和开笔向学等核心环节逐一推进。孩子们认真参与每一项仪式,眉心轻点朱红时眼眸发亮,攥紧小拳击鼓时满是坚定,一笔一划写“人”字时格外专注。在朱红点额的暖意与阵阵鼓声中,尊师孝亲、崇德立志的文化精髓悄然浸润童心,勤学向学的种子也随之萌发。
趣探无人机 童心翱天际
团队成员手持无人机模型,用简单易懂又充满童趣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解无人机构造。他们把摄像头比作“会飞的大眼睛”,芯片说成“聪明的大脑”,螺旋桨称为“有力的翅膀”。 系统、详尽地讲解了无人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类别划分以及应用领域等相关知识。小朋友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上手进行无人机实操,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从齿轮啮合的匠心启蒙,到云霄之上的梦想启航,团队成员以专业为炬,照亮了乡土与科技的交汇之路。当童真的纸飞机进化为智能无人机,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探索科学奥秘 开启智慧之门
团队成员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使“行走”的体悟和记忆在心里落地生根,真正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团队成员通过发射水火箭、模拟潜水艇工作原理等科学小实验,让小朋友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并从最简单的螺丝组装入手、再到电路的认识,一步步带领孩子们完成模拟潜水艇的制作,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提高科学素养。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累计开展课程活动近50课时,服务学生300人次。这一系列课程如春雨般滋养童心,让孩子们在剪纸的巧手中、皮影戏的光影里感受非遗技艺的千年魅力;在 “开笔礼” 的庄重中、传统礼仪的浸润下感悟尊师重道的深厚美德;让传统文化的根脉与科技创新的火花在孩子们心中共绽光彩。(供稿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传鲁韵·智筑文梦”志愿服务队 张杰 李相国 魏述涵 张愉茹 秦炜凯 王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