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翔安法院:情牵三代人,一栋老宅引起的四年纠纷终化解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翔安法院:情牵三代人,一栋老宅引起的四年纠纷终化解

2025-08-28 16: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这案子拖了四年,民事、行政诉讼绕了一圈,再这么走程序,兄弟情就彻底没了。”接过陈二柱(化名)、陈三田(化名)等诉陈大宝(化名)房产继承案的卷宗时,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邓法官眉头不禁紧锁,厚厚的材料里满是兄弟间的争执与诉讼痕迹。

该案件的脉络并不复杂。陈和平(化名)曾是一名下乡知青,育有四个儿子陈大宝、陈二柱、陈三田和陈四粮(化名)。返城时,陈二柱、陈三田、陈四粮随父亲回城工作定居,大儿子陈大宝则留在了老宅。老宅原仅一层,现二层、三层为陈大宝后续加盖。

2021年因传言将拆迁,遂引发了关于老宅的产权争议。陈大宝手持一份父亲陈和平签字的具结书,主张老宅已由父亲赠与给他,应归其所有;陈二柱、陈三田及已故陈四粮之子陈小粮(化名)则认为签字系伪造,遂将争议诉至法院,陈大宝的儿子陈小宝(化名)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四年间,案件历经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又经一审、二审、发回重审,矛盾始终未解。

经了解,老宅实际上只有陈大宝一家在居住,若老宅按照遗产进行分割,对于其他兄弟而言并没有实际居住的意义,反而会在兄弟间生一道嫌隙,添一个“心病”。

具结书的真伪是可以通过鉴定程序来确认,但是简单地走鉴定程序,并不能解开双方的心结。

判决书容易下,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促成双方真正握手言和,修复兄弟间亲情的裂痕。

邓法官翻阅卷宗时,反复琢磨着案件的“实质解纷点”。卷宗里提及陈和平在外地还有未处置的房产和存款,若老宅纠纷不妥善解决,后续极可能引发新的遗产争议。“办案就像解疙瘩,不仅眼前的这个死结要解,更要为双方铺就一条未来和睦相处的新路。”邓法官暗自思忖道。

如何找到突破口?邓法官跳出“就案办案”的思路,从案件背后的“人和”入手,她仔细梳理案卷细节发现了几个关键线索:陈家有华侨亲戚往来,家族向来重情义;陈大宝的儿子陈小宝与陈二柱、陈三田两位伯父关系不错;陈小宝和两位伯父经济条件都不差,并非真的“争房”,陈小宝应诉更多是为了让年事已高的父亲安心。

这些点,或许就是解开矛盾的钥匙!因陈大宝腿脚不便,邓法官当即决定上门调解。

“当年回城没我的名额,父亲没带我回城发展。现在弟弟们都有工作,就我留在农村。这老宅原本就一层,上面两层还是我后来加盖的,可弟弟们现在还要来争!”第一次去陈大宝家时,年过七旬的陈大宝仍红着眼眶强调,“房子是我盖的,父亲也说了给我!”

而陈二柱、陈三田则在电话里抱怨“哥哥不该拿假签字糊弄人”。邓法官没有急着讲法,而是先聊起了陈家兄弟的过往:“小时候一起长大,陈大宝作为大哥照顾弟弟们,父亲和弟弟回城,他留下照看老宅,也都是为了这个家。现在父亲不在了,要是因为房子把兄弟情吵没了,也伤了老人的心。”

随后,邓法官单独找到陈小宝,“你和你两位伯父关系不错,看得出来你挺敬重他们的,你们几家条件也都不错,不是说真的都缺这一间房;你父亲年纪大了,争的也是一口气。但要是继续打官司,你们之间的情谊估计就消失殆尽了。”

 接着,邓法官又联系陈二柱、陈三田、陈小粮,“陈大宝守着老宅几十年,加盖两层也花了不少心力。现在要是把房子分了,你们不住,陈大宝住着也不踏实,不如各退一步,让老宅归陈大宝;关于陈和平老人家在外地的房产和存款等遗产,陈大宝也同意放弃,这样既不伤和气,又减少纷争,大家都好。”

一次次上门沟通,一遍遍释法说理,邓法官既讲法律规定的遗产继承原则,也谈家族亲情的珍贵。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陈二柱先开了口:“法官说得对,都是兄弟,别再为房子伤了感情。”陈三田也点头附和。陈小粮看着几位长辈,也表示同意大家,最终各方达成一致。老宅归陈大宝所有,陈大宝自愿放弃对外地房产、存款等遗产的继承权。

当大家在调解协议上签下名字的那一刻,陈二柱主动握住陈大宝的手,多年的隔阂在这一刻悄然化解。

看着兄弟重归于好,邓法官长舒了一口气——这起耗时四年的积案,不仅民事、行政纠纷一揽子化解了,更避免了潜在的遗产纠纷,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办案不能只看法律条文,更要看到当事人背后的需求和情感。”邓法官在结案笔记里写道:“让矛盾真正化解,让亲情得以延续,才是司法为民的应有之义。”(供稿单位:翔安法院)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