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韵智览:以博物馆小程序探索广西文化公众教育新路径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柳韵智览:以博物馆小程序探索广西文化公众教育新路径

2025-08-28 16: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柳韵智览”小程序教育实践团奔赴广西柳州,围绕博物馆小程序的开发设计与使用情况展开调研。此次实践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小程序提升广西文化公众教育水平,降低知识门槛,进而为边远地区公共教育资源较差的人民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在柳州博物馆及周边乡镇的调研中,实践团队聚焦农村与乡镇群众对博物馆小程序的使用现状,发现即便是在接触机会相对均等的场景下,仍存在显著的使用障碍。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乡镇群众中,约13.93%从未使用过博物馆小程序,其中超过三成认为操作复杂是主要障碍,四分之一表示从未听说过此类服务。这一现象表明,乡镇群众对数字化文化服务的认知盲区与使用能力不足,是影响文化普惠的关键问题。


图为团队在柳州乡镇收集的小程序使用情况调研数据统计。韦佳彤 供图

进一步调研发现,预约服务、路线导览等基础功能在乡镇用户中的使用率超过六成,而语音讲解、展品详情等深度内容的使用率不足四成。这种“重工具、轻内容”的使用特征,反映出乡镇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更偏向实用性,也表明小程序开发需平衡功能深度与操作简便性。团队成员在柳江县成团镇走访时注意到,老年群体更倾向于让子女代操作小程序,这为后续优化界面交互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乡镇用户对小程序功能的使用目的数据统计。韦佳彤 供图

基于前期调研结果,“柳韵智览”小程序在设计阶段针对乡镇群众的使用习惯,设计了四大核心模块,尤其在智能交互与内容呈现上进行了针对性创新。

地图导览模块设计时强调“智能指引”特性,不仅能展示博物馆整体布局及各展馆主要展品位置,还能推荐最优参观路线,有效避免了因展馆布局复杂导致的漏看、错看问题。

展品讲解模块依托实时定位功能,小程序可自动识别游客所在位置,无需手动切换即可推送对应展品的讲解内容,解决了操作繁琐的痛点。内容呈现上采用“视频+语音+文字”三位一体模式,视频聚焦展品细节特写,语音讲解录制普通话版和方言版,供用户自由选择,文字内容对核心信息进行标粗处理,方便不同年龄层、不同认知水平的用户快速抓取重点。针对网络不稳定的情况,所有讲解内容均可提前缓存,离线状态下也能正常使用。

在文创模块,团队摒弃了传统博物馆文创的高端化路线,转而开发具有广西乡土特色的轻量化数字文创产品,如以侗族刺绣纹样为基础的手机壁纸、融合壮族铜鼓元素的表情包等,用户可通过完成展品知识问答免费获取,既降低了文化消费门槛,又增强了互动性。

新闻资讯模块采用“县域文化动态+省级文化事件”的双层推送机制,用户打开小程序时,优先显示所在县的文化活动信息,如乡村戏台演出、非遗传承人下乡教学等,同时设置“文化日历”功能,提前一周预告可参与的文化活动,并标注推荐路线,解决群众获取信息滞后、参与不便的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在博物馆调研时的合照。韦佳彤 供图

好的文化传播工具,应当像柳州的紫荆花一样,既能在城市街巷绽放,也能在乡间地头扎根,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触摸文化的温度。目前,“柳韵智览”小程序已完成初步设计,实践团队正根据柳州乡镇的反馈进行细节调整。团队计划在12月推出小程序测试版,收集更多基层用户的使用建议,让小程序更贴合群众的实际需求。(供稿人:广西师范大学 钱姝琴 温馨 莫芳宇 赖雯菲 殷荷)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