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同心共兴和美乡村 湘西州探索“万企兴万村”行动新模式
八月的湘西,是希望,是活力,是振兴史诗的书写,是和美画卷的铺陈。
凤凰县菖蒲塘村,湖南周生堂生物科技公司的猕猴桃、柚子基地硕果满枝。
保靖鼎盛茶业、林因茶业的“黄金茶”园,古丈牛角山、英妹子“古丈毛尖”基地,万亩茶香伴茶农笑语欢飞。
永顺松柏镇、高坪乡层层梯田里“松柏米业”的优质稻碧浪翻涌。
阿婆山下,洽比河边,山谷居民用“非遗+乡村旅游”让中黄古村正在“破茧成蝶”。
古丈墨戎村、永顺双凤村,墨戎苗寨旅游公司以“公司+村集体”模式和“民族风情+特色民居+非遗展演”打造了湘西州乡村旅游+非遗文化经典。
吕洞山“青年创客之家”、古丈腊肉小王子的直播间里湘西好物正跨越山海,湘西烟火已成为最大流量。
……
近年来,州工商联巧执“赋能之笔”,以科技为犁深耕产业沃土,以人才为种播撒希望田野,以数字为翼飞跃时空阻隔,以文化为墨晕染乡愁记忆,引领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挥毫泼墨,同心共绘出一幅产业强、生态美、乡风淳的和美共富新画卷。
科技赋能:民企智造兴乡
2024年,在州委统战部、州工商联搭台的“同心科创 产业振兴”项目签约会上,“周生堂”牵手省州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优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实施湘西猕猴桃采后保鲜及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项目,其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让公司猕猴桃果脯附加值翻番,大大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州政协副主席、州工商联主席滕树静为科技人员颁发聘书
目前,“周生堂”拥有4个种植基地、2个水果深加工工厂,建成猕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膏等多条成熟的生产线,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每年分红受益农民1000多人。今年4月,湖南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凤凰县猕猴桃和柚子产业及深加工项目”成功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
在百公里外的保靖县,柑橘正经历一场华丽蜕变。湖南鑫洋食品有限公司贷款500万元,引进意大利智能柑橘精油提取智能设备,使柑橘皮渣变废为宝,资源转化率达100%,现在每吨柑橘综合收益提高4000元,带动超万名果农年均增收5000元。
近年来,州工商联积极牵线搭桥,推进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院校携手,融合“科技+产业”,将先进科技引入田间地头,以科技赋能乡村产业,为企业产业升级提供“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万企兴,才能兴万村。正如州政协副主席、州工商联主席滕树静寄语民营企业所言:“我们要做科技火种的传播者,让创新之花开遍武陵山乡。”“工商联搭台、企业唱戏、科技赋能”正在成为湘西州工商联引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数字赋能:民企上云兴乡
“过去卖茶靠挑担翻山,如今直播让茶香乘云出山。”
“我们搭建好了集莓茶文化展示、现场体验为一体的直播基地。一年与网红主播开展合作100多场,贡献3000多万元的营业额。”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甫指着直播间后台数据感慨万千。
据悉,在州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的联合推动下,大丰公司作为永顺县莓茶产业的链主企业之一,在该公司成功上线莓茶城乡数字供应链平台,集成生产溯源、品牌推广、线上交易等功能,通过阿里研究院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联动东方甄选、远方好物、交个朋友、红星大市场等渠道,实现产销数据实时共享,推动莓茶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35%,带动茶农增收20%以上,真正让“山货出山、好茶卖好价”。
永顺县莓茶城乡数字供应链平台上线
在保靖县吕洞山镇,青年创客龙爱成立“吕洞山青年创客之家”,联合抖音电商打造“湘西助农主播孵化营”。通过“理论授课+跟播实训+流量扶持”模式,组建4个直播间,3年培育出32名本土主播。2024年,该团队直播带货量突破130万单,销售额破亿,带动12个村寨的黄金茶、腊肉、果蔬等农产品走出大山。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赛道,州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拥抱数字化浪潮,助力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古丈县建立“电商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农户”三级网络,涌现出彭南科、山白、 湘西冬宝、腊肉小王子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网红主播;龙山县开发“酉水明珠”小程序,将土家织锦等非遗产品搬上云端展销会;凤凰县举办“云端苗歌节”,通过“非遗展演+直播带货”单日销售腊肉12吨……一个个由数字赋能的案例正在湘西遍地开花,由民营企业铺设的农产品出山“高速路”,正载着山货穿越崇山峻岭,直抵都市人的餐桌。
人才赋能:民企引才兴乡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州工商联联合州委人才办、州人社局、州工信局、州科技局等部门,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构建“产业+院校+人才、企业+院校+乡村”“双轮驱动"人才引育体系,实施"引育用"全链条战略——以项目"聚智"引进高端人才,以培训"强基"培育本土骨干,以产业"兴业"激活人才效能,推动人才资本向产业动能转化。目前该模式已形成"专家带团队、企业建平台、乡村得实惠"的良性循环,创新打造乡村振兴"智力引擎",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依托湖南周生堂生物科技公司,由湖南农业大学、省科协、省农技协、省农科院和州科协共同组建的湖南凤凰猕猴桃科技小院,引进湖南农业大学和州、县、村等10名专家进驻,围绕凤凰猕猴桃产业建设,在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新品种选育、产品开发及工业化生产等方面加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力度,为果农每亩增加效益2000元以上。
土专家丁清清(右一)在凤凰县菖蒲塘村周生堂公司基地实地指导猕猴桃生长
本草制药依托中国农科院技术支撑,在保靖县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引进12名中药材专家,培育出黄精新品种,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种植,户均增收1.2万元。
“回巢归雁”邓柏君辞去省农业厅技术人员的稳定工作,返乡成立凤凰县民瑞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驻点指导,建成全省首个猕猴桃智能滴灌示范基地,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亩产提升20%,节水40%。该基地获评“湖南省数字农业示范点”,成为“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标杆。他培育的“热恋橙”“红心猕猴桃”等50余个优质品种,不仅解决了猕猴桃溃疡病等产业难题,还通过“单立柱双支架立体栽培”技术,实现猕猴桃与节水旱稻轮作,每亩增产粮食275公斤,土地利用率提升40%。
如今,在湘西州"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一批批青年才俊正扎根乡村沃土,用科技创新描绘民企发展的蓝图,以人才智慧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华章。
文化赋能:民企续写乡愁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州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将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增添独特魅力。
在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蝴蝶寨,一场“非遗活态传承”村T秀震撼上演。6组非遗家庭、30名原生态苗服爱好者用最朴素的乡音乡情演绎着最动人的文化自信。山谷居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杰表示:“这不仅是一场时装秀,更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它让非遗‘活’起来,让湘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乡土文化的自信与创新!”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中黄村有700多年历史,60多栋湘西吊脚楼建筑保存完好。近年来,山谷居民反哺家乡,探索出一条“公司+非遗传习所(工坊)+绣娘”联动一体苗绣产业发展模式,助力非遗技艺传承保护,公司在吉首、花垣、凤凰等地举办300多期苗绣培训,培训2万余人次,通过产品订单带动200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
在古丈县墨戎苗寨,湘西墨戎苗寨乡村游公司深度挖掘苗寨的苗族非遗文化和民俗资源,策划推出“赶秋节”“四方鼓舞”“巫傩绝技”“苗家长龙宴”等系列活态文化体验项目。同时,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古丈毛尖茶文化等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打造了非遗银器产业链和古丈毛尖茶产业链。
通过“文旅融合”与“茶旅结合”双向驱动模式,墨戎苗寨推动民俗、生态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2024年,墨戎苗寨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民人均收入增长至1.2万元,全村游客接待量更是达到13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亿元,成为湘西州首个产值过亿元村,被誉为“墨戎现象”。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湘西州工商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民营企业以科技、数字、人才、文化四大赋能铺设的振兴之路,绘就出一幅"科技兴农、数字惠农、人才强农、文化润农"的壮美乡村振兴画卷,让土家苗寨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供稿人:湘西州工商联 彭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