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大包干“红手印”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安工程大学:大包干“红手印”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2025-08-28 16:3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改革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西安工程大学“乡里皖家 青年筑和兴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安徽小岗村,先后参观小岗村旧址“当年农家”与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在实地走访中汲取奋进力量,探寻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

【探访改革源头 触摸历史温度】

实践团首先来到小岗村旧址“当年农家”。斑驳的土墙、低矮的茅草屋、褪色的农具,瞬间将时光拉回到那个改变中国农村命运的冬夜。1978年,正是在这里,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以“托孤”的勇气签订大包干契约,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图为小岗村大包干“红手印”复印件。韩宇璐 供图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小岗精神背后,是中国农民对改革的迫切期盼,更是中国共产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生动体现。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一直承载着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的使命。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小岗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治理,从人才培养到文化传承,多管齐下,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再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展厅深处,一组对比数据令人震撼:2012年小岗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00元,2022年跃升至33000元;小岗村村集体收入从41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300万元。实践团成员纷纷感慨:“这些数字背后,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改革动力的生动实践,为我们研究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案例。”


图为实践团成员研究小岗村经济增长数据。韩一冉 供图

【追寻楷模足迹 感悟精神力量】

实践团走进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大厅里,巨幅浮雕定格了这位基层干部带领村民战天斗地的场景。展馆内,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朴素的遗物、一段段感人的视频,生动再现了沈浩同志扎根小岗6年的点点滴滴。据展馆的讲解员介绍,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职后,全身心投入到村子的发展中。他带领村民修路、建厂房、发展特色农业,让小岗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争取项目,他跑遍了各个部门;为了解决村民的纠纷,他耐心调解,直到双方满意。6年时间里,他很少回家,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小岗村。

在沈浩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办公室复原场景前,成员们眼眶湿润。实践团成员韩一冉说道:“沈浩同志用实干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他刻在心里。这种‘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最需要传承的品质。”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张嘉怡 供图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青春使命】

这座曾经写下中国农村改革“惊天动地”篇章的村庄,如今正以“乡村振兴”的崭新姿态续写着时代传奇。此次小岗村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淬炼。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这次小岗村之行让他们收获颇丰。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做好准备。将把在小岗村汲取的改革精神与奉献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深入调研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用专业所学为基层发展建言献策。实践团成员们相信,在小岗精神的激励下,在无数像沈浩同志一样的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乡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裕。(供稿人:韩宇璐 王欣睿 韩一冉 张嘉怡)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小岗村前合影。王欣睿 供图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