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在行走中感悟责任,在行动中书写担当
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组织多支社会实践队分赴各地,以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诠释担当,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对责任的理解,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留下坚实印记。
景德镇陶瓷大学“一江清水 廉韵陶风”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九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一江清水 廉韵陶风”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九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寻廉:足迹中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当日上午,实践队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在壮阔的长江之滨,发起了“长江廉洁承诺”签名活动,队员纷纷在印有“清如长江水,廉贯浔阳城”的横幅上签名,许下“清正廉洁”的青春诺言。随后队员登上琵琶亭,齐诵《琵琶行》,在悠扬的古韵中,体悟诗人借古喻今的深切社会关怀,思索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紧密相连。
当日下午,在九江租界旧址博物馆内,队员驻足于泛黄的旧照前,对比今日国家繁荣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成就,无不感慨廉洁自律与奋发图强是守护国家尊严的基石。随后,实践队来到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场馆内沉浸式还原的抗洪抢险场景、泛黄的冲锋舟、浸透泥水的救生衣,生动诠释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
文脉思廉:书院里的古今对话与智慧碰撞
次日上午,白鹿洞书院迎来一群“特殊学子”。实践队在朱熹讲学的礼圣门前,倾情演绎自编自导的廉洁主题情景剧《诫勉风云》,表演中有机融合了“言行必信,表里如一”的古训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青砖黛瓦间,穿越时空的廉洁对话引发队员强烈的共鸣。
下午,一场聚焦 “廉洁建设路径”的主题辩论赛在书院讲堂激烈展开。正方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依据,结合“打虎拍蝇”典型案例,论证制度约束的刚性力量;反方援引《爱莲说》《朱子家训》等文化经典,结合九江本地“陶母退鱼”的家风故事,阐释道德浸润的持久效力。双方围绕“制度笼子”与“文化润土”的辩证关系深入交锋,最终达成共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制度刚性与道德浸润双轮驱动,方能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实践倡廉:濂溪故里的精神洗礼与廉洁传承
第三日,实践队的廉洁文化追寻之旅聚焦于周敦颐的故地。在《爱莲说》碑刻前,讲解员详述周敦颐“布袍萧索”却“为政清廉”的生平事迹,重点解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内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队员齐声诵读的铿锵之声在馆中回荡,与千年之前的君子之训形成历史回响。
此次活动是一次深化廉洁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实践队通过“走、听、演、思、悟”多元的学习模式,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廉政课堂”,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党性修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注入“廉动力”。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行走的廉洁思政课”,让廉洁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新时代光芒。
景德镇陶瓷大学“红圩新语,遂兴青行”实践队赴吉安遂川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赣鄱大地西南腹地的吉安遂川,红色旧址的砖墙镌刻着革命岁月的回响,碧野江河见证着新时代好青年的担当。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红圩新语,遂兴青行” 社会实践队走进这片红色热土,以“红色文化宣传+生态保护实践”双线并行的方式,在革命旧址与绿水青山间书写青春答卷。这场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力量在传承与守护中焕发时代光彩。
溯红色之源:触摸历史肌理,解码文化传承密码
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实践队首站抵达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青砖黛瓦间,锈迹斑斑的革命遗物与泛黄的历史文献交相辉映,将众人带回那段星火燎原的岁月。随后,队员怀着肃穆之情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默哀致敬,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告别纪念碑,实践队走进遂川县盆珠乡大屋村,探访陈正人故居。队员驻足凝视展柜中布满批注的手稿,仿佛看见先辈伏案疾书、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的身影。大屋村党支部书记向实践队员生动讲述了陈正人的革命事迹。在深入交流中,实践队员不仅收获到红色资源开发的经验,更敏锐察觉到当前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挑战。这些调研发现不仅为后续实践工作明确了靶向方向,更激发了队员以青春力量激活红色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在草林红色圩场,实践队员完成了从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身份蜕变。他们以青年特有的视角解构厚重党史,巧妙融入网络热词、鲜活案例,将革命故事转化为接地气、冒热气的话语表达。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与当地居民,队员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珍贵史料,通过沉浸式互动讲解,让红色旧址焕发时代生机。一位老党员在聆听讲解后深受触动:“年轻人讲得生动鲜活,把我们老一辈的奋斗故事讲‘活’了!”
红色精神指引方向,绿色发展守护家园。实践队与遂川青学联联动开展“河小清”志愿服务活动,八月的骄阳炙烤大地,队员身着“志愿红”穿梭在泉江河岸沿线,用垃圾钳精准夹起河道漂浮物,用编织袋装满枯枝落叶与白色垃圾,汗水浸透衣衫。
铸信仰之魂:汲取奋进力量,谱写青春华章
从触摸革命旧址的沧桑砖墙,到倾听历史深处的铿锵足音;从传递红色故事的声声诉说,到守护绿水青山的点滴行动,此次遂川之行成为队员镌刻于心的精神坐标。红色基因如同一粒火种,在青年学子心中点燃信仰之光,激励他们以更坚定的信念、更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服务。未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将继续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景德镇陶瓷大学“探索陶瓷企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队赴泉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化产教融合,引导青年骨干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探索陶瓷企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队赴泉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聚焦源头创新:金帝陶瓷引领釉料“芯”突破
实践团首站抵达专注于釉料材料生产的泉州金帝陶瓷材料有限公司。泉州金帝陶瓷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平向师生介绍公司人才培养计划,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发挥人才价值的关键。交流环节中,师生围绕施釉工艺、釉料成分及研发等专业问题踊跃提问,黄金平勉励学子脚踏实地、敢于创新,期待新生力量为陶瓷行业注入新活力。
随后,技术人员带领师生参观物料仓库、研发实验室和品控中心,讲解新型陶瓷釉料研发流程与核心技术,揭示陶瓷釉料作为陶瓷产业“芯片”的关键作用。师生通过观摩与解读认识到,釉料源头创新是提升产品附加值、驱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也是新材料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实践队员围绕釉料研发核心,与技术经理就实验室核心职能、研发新趋势等进行交流,了解到陶瓷材料领域正处于创新与变革双轮驱动的态势,从研发方向到实验室运作,严谨科学精神与品质追求贯穿全程,诠释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在产品展示厅,企业代表以智能马桶、淋浴花洒为例,展示智能感应技术、环保复合材料等前沿应用,让师生沉浸式体验智慧卫浴变革。转至生产核心区,智能生产线与精密注塑车间的高度协同令人惊叹,从数字化设计到智能制造全流程,勾勒出“三高一新”生产力图景,彰显材料科技与智能制造融合带来的产业跃迁。
九牧集团人力资源高级经理罗烽梅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为例,开展“企业需求—个人成长”专题座谈。多位在职校友分享经验,提炼出专业基础与实践结合、主动学习力与团队协作力并重的职业发展核心要素,以实例将职场法则转化为成长路径,为队员提供朋辈引领。
此次泉州之行,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深化实践育人、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行动。通过零距离接触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前沿与实践,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实践视野,强化了时代担当,深化了专业认知与行业理解,为培养高素质材料人才、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