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县民政局:山里老人的热乎饭,藏着黎川最暖的答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黎川县民政局:山里老人的热乎饭,藏着黎川最暖的答案

2025-08-29 17:3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初秋正午,赣闽交界的黎川山区,41公里盘山公路尽头的黎川县西城乡芦坑村里坳村小组,邻里搭膳点飘出阵阵饭菜香。71岁的吴三火和村里其他老人正三三两两走向饭厅,“三火叔快来,今天有你喜欢吃的菜!”

这场景,三年前难以想象。那时,吴三火独自一人在家,为买菜做饭愁眉不展;村里其他老人情况一样,为图省事,常常烧一顿饭吃一整天。

如今,让山区老人吃上热饭菜,成了黎川作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县”(江西仅两县入选)的鲜活注脚。从“顿顿吃热饭菜”的朴素愿望,到“邻里搭膳点”串起的热乎日子,这座群山环抱的小城,正以接地气的创新,解答乡村养老难题。

从冷饭冷菜到热乎饭菜,山间餐桌的温暖变迁

里坳村的搭膳点是这场变迁的缩影。临近中午,切菜、炒菜声让小院热闹起来,老人们拄着拐杖、拉着家常陆续赶来。

吴三火边吃饭边笑着说:“在这儿方便得很!不用买菜做饭,连碗都不用洗。”他算过,一个月花120块,顿顿有荤有素,“大家凑一块说说笑笑,比一个人孤零零强多了!”曾经让老人们犯难的“吃饭事”,如今成了他们一天里欢乐的事。

谁来搭起这口热灶,乡土间的互助力量

给老人们盛饭的吴凤清是搭膳点的“管家”。作为土生土长的里坳村人、退役军人专干,他见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很多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吃饭很将就,心里不是滋味。

听说村里要办“邻里搭膳点”,吴凤清毫不犹豫接下,买菜、记账、照料老人,一分工钱不要,并说道:“他们看着我长大,能让他们吃上热饭菜,再累都值!”

不止里坳村,山村养老的共性难题

里坳村小组的情况,在黎川不是个例。该县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占比超过60%,“吃饭难”是普遍问题。有的老人身体不好,做饭力不从心;有的要帮着带孙辈,压根没空好好做顿饭。

县里虽建了“一老一小幸福院”,但山区村子太分散,像里坳村这样偏远的村小组,幸福院根本覆盖不到,也满足不了创建条件。“咋能让村小组的老人吃上热饭菜?”这事儿成了黎川县民政局心里的一块疙瘩。

政策添柴,让互助的火更旺

党员干部走访时,发现不少村口小卖部会给聚集的老人做“超市简餐”,同时还有不少村民成立了免费为老人买菜做饭的“自发厨房”。这些“自发厨房”让大家眼前一亮:群众有这份心,政府来“添把柴”!

作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县,黎川很快拿出了办法:一是找地方、改厨房。村干部牵头找合适场地,民政部门配厨具、消毒柜、消防设施等,单点改造花不到5000元。二是补贴托底。:“5:3:2”政策——5成给劳务补贴,3成用于改造,2成作为运行激励,每个点综合补贴不超1.5万元。三是老人少花钱。“六类老人”每餐享3.5元助餐补贴,还能用劳动、自家种的蔬菜抵扣,每月自付只要100至200元。

“日常运营全靠他们自己灵活安排。”黎川县民政局局长尧新明说,“这样,投资小、覆盖广,还能长久做下去,真正解决了村小组老人的吃饭难。”

烟火气里的邻里情温暖在山间流淌

如今,黎川已扶持起15个搭膳点,数百位老人吃上了热饭菜。饭桌上,老人们边吃边聊,吃完饭,还可以看书、喝茶。

“最起码邻里间的隔阂少了,”吴凤清看着老人们的笑脸,眼里满是暖意,“他们开心,在外打工的后辈也能放心,这比什么都强。”

从一间厨房的自发善举,到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框架下的模式推广,黎川用“邻里搭膳”证明:乡村养老不必等、不必靠,激活乡土人情里的互助基因,再加上政策的精准托举,就能在群山褶皱间,铺就一条有温度的养老路。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