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胃又暖心”的龙湾样板——龙湾区以“食安+暖心服务”绘就幸福村新图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暖胃又暖心”的龙湾样板——龙湾区以“食安+暖心服务”绘就幸福村新图景

2025-08-29 17:3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每天中午11点,食堂飘出饭香,也飘出了幸福味。”在龙湾区永阜村老年食堂,82岁的张阿公刷脸就能领到一份软糯可口的红烧鲳鱼和低糖南瓜羹。今年以来,龙湾区把“暖心服务”写进“食安共富幸福村”行动,探索乡村共富发展路径,端稳“一老一小”的暖心饭碗,点亮“古街烟火”的放心餐桌,酿出“妈妈味道”的共富美酒,让“暖胃”更“暖心”,以暖心服务解锁更多共富故事。

“一碗热饭”里的安心守护

“以前的灶台冷冰冰,现在的大锅饭香喷喷。”中午11点,永阜村老年食堂的玻璃窗蒙着一层雾气,红烧鲳鱼出锅,酱香顺着风飘到村口。永阜村老年食堂自揭牌两个月来,已服务老人1.5万人次。

为了让老人吃得安全,龙湾区市场监管局把老年食堂当“样板间”:主动靠前服务,协助永阜村老年食堂完善厨房布局、优化操作流程,围绕食品原料采购、加工操作、餐具消毒、人员健康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推动老年食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老年食堂全程透明;同时强化食品风险监测,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抽检,3次专项检查、2场技能培训、30余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食品安全隐患实现动态清零确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为了让老人吃得贴心,龙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老年友好社区示范点”建设为契机,鼓励本地爱心企业、志愿者团队参与食堂运营与配送服务,形成以“养老服务友好”为核心,创新“政府+村集体+乡贤+社工”四方协同机制,打造“公益性、成效性、保障性、创新性、推广性”五性融合的老年食堂。结合老年用餐群体特点,菜单上出现了“低糖餐”“软食餐”“痛风友好餐”,实现本地时令蔬菜直供餐桌,“田间到舌尖”闭环既让老人吃得新鲜,又帮农户鼓了腰包。目前食堂日均120人次就餐,志愿者轮班送饭上门,暖胃更暖心。

“一条古街”里的舒心体验

傍晚六点,永中街道镇中社区寺前街的灯笼一盏盏亮起,石板路上人影晃动,铁板鱿鱼“滋啦”作响。游客拿出手机打开对应店铺的阳光厨房,“后厨直播”瞬间弹出——翻炒、摆盘尽收眼底;邻桌的麻辣烫刚上桌,店家一句“放心吃,不合口味随时退”,让食客笑得比灯火还暖。

为了让游客吃得舒心,龙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文旅部门、街道等相关部门,成立寺前街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商户自查评分创建机制,对寺前街172家商户开展择优创建工作,要求商户卫生达标,并组织商户进行互相投票自查,各商户需在3天内出具自查报告表,通过商户之间的互相监督和自查,提升商户的自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过去担心店小被忽视,如今挂上‘放心消费’牌匾,生意翻了一番。”寺前街店主林小姐笑得合不拢嘴。为有效解决传统景区投诉量多,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寺前街探索打造无理由退换货的 “禧街” 品牌,通过与寺前街知名 IP“人生八喜” 相关的婚庆销售经营主体洽谈,建立无理由退换货制度,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信心和满意度,树立寺前街婚庆销售行业的良好形象。将投票挑选出的放心消费单位,统一请广告公司制作包含Logo在内的指示牌或牌匾悬挂在经营主体门口,做到放心消费、有的放矢。今年以来,寺前街游客接待量达234.88万人次销售额约7495万元,带动周边住宿、交通、购物等关联产业同步增长,834个就业岗位送进千家万户,古街烟火气里升腾起稳稳的幸福。

“一杯老酒”里的匠心传承

“一口麦麦酒,香透百年巷。”清晨的郑宅村薄雾未散,麦麦酒的蒸汽已从屋檐升起,酒香里藏着“妈妈的味道”。一旁的“妈妈团”农嫂把手机对准酒坛,弹幕刷屏:“给我来两坛!”酒香沿着屏幕飘向远方,也飘进了村民的钱袋子。

郑宅村位于龙湾区大罗山天柱峰下山谷平原,是3A级风景区天柱山腹地。郑宅村村民有千年的酿酒传统,但随着社会发展而式微。为帮助当地村民进一步复兴麦麦酒,龙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区文广旅体局出台《龙湾区提升小作坊助力非遗文旅融合扶持办法》在郑宅村多家小作坊推广持续推进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为主要内容的“5S”现场管理;努力构建“阳光化”共治,引导以郑家园麦麦酒为代表的食品小作坊根据格局构造,在原辅料验收、清洁消毒、生产加工等关键点位安装视频监控,实时监控生产加工过程,开展规范化建设提升食品小作坊品质。

为进一步推动食旅融合,实现乡土产业带动景区发展,支持企业与景区共建“沉浸式”体验线路,在永昌堡、瑶溪钟秀园开设“麦麦酒+纱面汤”非遗体验馆,开办全景沉浸式“郑家园”纱面汤餐饮服务阵地,郑家园妈妈酒文化博物馆入选江省首批乡村博物馆,为当地创造100余个工作岗位,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增收致富。助力郑宅村麦麦酒从“卖产品”向“卖服务、卖文化”升级,让千年酒香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味道”。(供稿人:夏浩然)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