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索玛花开”实践队:科普与推普同行,草业知识点亮大凉山孩童未来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索玛花开”实践队奔赴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黄琅镇,启动以“草业科普进校园、国家通用语言进课堂”为核心的实践活动。队员们立足专业特色,把普通话教学融入科学实验与文化活动,在为当地儿童带来知识乐趣的同时,助力他们用标准语言打开认知世界的新窗口。
推普+科普,课堂迸发新活力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将普通话教学融入全程。每日上午的“绘画小课堂”环节,队员们针对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逐一讲解,过程中特意放慢语速、规范发音,通过“色彩猜猜看”“绘画故事分享”等小游戏,帮助孩子们用普通话表达对色彩、线条、构图的理解,纠正方言表述习惯,积累用普通话描述绘画创作的素材。
图为小朋友进行绘画创作 卢奕奕 摄
8月21日下午的特色课程更受青睐。“草原实验室”里,队员们用普通话讲解狗牙根的结构、根系组成以及光合作用、生态保护等知识,让孩子轮流用普通话描述实验现象,还教孩子们种植狗牙根。
图为小朋友们完成种植后与盆栽的合影 李欣怡 摄
完成种植后,开展了“草艺创工坊”,从草编工具介绍到编织技巧教学,队员全程使用普通话引导,鼓励孩子用语言清晰表达编织思路,既提升了动手能力,也让普通话成为沟通与创作的“通用密码”。
图为队员向小朋友们教学草编 李欣怡 摄
语言传文化,童心扎根家国情
8月22日下午的“双语故事汇”成为推普亮点。孩子们自信地用普通话分享彝族民间传说、草原生态小故事,有的还结合学到的草业知识,创编“小草守护家乡”的简短童话,在语言表达中强化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对生态保护的认知。
图为小朋友用普通话介绍英雄故事 卢奕奕 摄
随后的“草籽贴画”活动,孩子在作品旁用汉彝双语写下“守护草原”“我爱家乡”等文字,让推普工作与民族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小朋友进行草籽画的创作 李雨姮 摄
入户访民情,推普关爱暖人心
为让推普工作更接地气,队员们利用傍晚时间走访当地家庭。每到一户,队员们用普通话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发放推普宣传手册,讲解“学好普通话能更好对接外界资源、助力未来发展”的道理;同时记录孩子的家庭学习环境与需求,为后续制定“一对一”语言帮扶计划收集信息,让推普与关爱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图为队员向居民推广普通话 李雨姮 摄
此次实践,“索玛花开”实践队以草业专业为纽带,将科学知识、语言推广与儿童关爱有机结合。他们用专业行动点燃孩童的科学热情,用耐心陪伴守护成长,更用普通话为孩子搭建起连接外界的桥梁,彰显了高校学子助力乡村教育、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责任担当。(供稿人:杨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