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板桥镇:“四小工作法”精准发力撬动基层作风大转变
在深化纪律作风建设、从严管党治党实践中,板桥镇坚持“小处破题、实处发力”,创新推行“四小工作法”,将作风建设融入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小举措”汇聚“大能量”,推动纪律规矩从“纸上条文”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用“小课堂”讲透“大道理” 让纪律规矩入脑入行
组建由包村领导牵头,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组成的宣讲队,并创新成立以镇青年干部为主力的“板桥青语”宣讲团。两支队伍协同发力,依托“小马扎课堂”“炕头学堂”“院坝讲堂”,用方言土语宣讲党的纪律规矩,结合身边正反典型案例讲清行为边界与纪律底线。聚焦基层党员干部日常履职和生活中的纪律风险与易发环节,将政策文本转化为农家话,推动形成“田间地头学政策、凉亭树下谈规矩”的学习氛围,这种贴地气的宣讲方式有效消除了政策理解的隔阂,基层干部对纪律红线、规矩底线的知晓率与敬畏心显著提升。
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让群众关切落地落细
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建立“民生微实事”台账,以“小项目”撬动“大民生”,推动“小事”办实、“难事”办妥。全镇14个村紧扣“大民生”与“小需求”,共梳理出道路修复、饮水提升、路灯维修等140余项惠民事项。在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镇村干部主动下沉一线、靠前服务、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得到充分锤炼和展现,目前已完工125个惠民事项办理,办结率达89%,有效解决群众出行不便、用水不畅等问题,群众切实感受到“村村有变化、户户得实惠”。
用“小提醒”织密“大监督” 让纪律防线常筑常新
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构建“日常提醒+节点警示+精准约谈”的立体化监督机制,以“小提醒”管住“微权力”,以“硬约束”守护“大民生”。日常提醒“清单化”,针对乡村振兴、“三资”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制定《腐败问题提醒清单》。节点警示“场景化”,春节、端午等节点推出“微信公众号+节前提醒会+案例警示教育”廉情套餐,重申“严禁收礼”“公务接待红线”,涵养新风正气。谈心谈话“精准化”,围绕新任履职、关键节点、苗头问题等不同场景,通过谈心谈话将纪律要求融入工作生活细节,提醒在前、预防在先,督促干部对照查摆、即知即改。今年以来,开展监督提醒30余次,下发督查通报7期,发现问题9个,提出意见建议8个,这套常态化的监督提醒机制有效绷紧了干部的纪律弦,“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
用“小网格”托起“大服务” 让治理触角延伸末梢
以“矛盾纠纷不出网格、服务群众不缺位”为目标,全镇共建立专属网格4个,一级网格130个,二级网格276个,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职能嵌入网格,把党的组织领导延伸到“网”,把为群众服务落实到“格”,以“小网格”推动“大服务”。网格长定期走访农户,重点排查惠农政策落实偏差、邻里矛盾纠纷、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通过“小网格”机制,推动镇村干部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发现”,变“层层转办”为“网格速办”,使镇村干部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推动形成“小事网格办、难事合力解”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板桥镇的“四小工作法”,以“小课堂”破除“理论隔心墙”,以“小切口”打通“服务中梗阻”,以“小提醒”织密“监督防护网”,以“小网格”筑牢“治理大根基”。干部作风实现深刻转变,主动性、实干劲、纪律性显著增强,干部月均下村天数从10天增至15天,田间地头成了最热闹的“办公区”,务实担当、清正廉洁蔚然成风。作风建设贵在精准、难在长效,唯有从“小事”抓起、向“细处”延伸,方能在深耕细作中厚植严实作风,筑牢基层治理根基,让新风正气在板桥大地劲吹不息、深入人心。
下一步,板桥镇将在拓展深化、常态长效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四小”模式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深融合、见实效,以优良党风政风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供稿单位:韩城市板桥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