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石城县大由乡:党建引领宗祠场所焕“新颜”
近年来,为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尚,江西省石城县大由乡坚持以“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把宗祠作为组织文明实践活动、传承家风家教、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捐资助学的重要场所,探索出一条祠堂文化助力乡村善治的新路子。
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家风教化新课堂。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宗祠进行打造,开展建筑修缮与环境美化的同时,深入挖掘、整理和展示宗祠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族训家规,将其升级为“祠堂文化园”。如重点打造的高背村姜氏祠堂文化园,充分挖掘当地姜氏文化、历史、族训、家规底蕴,家家户户都将家风家训绘在白墙之上,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传承家风家教,祠堂理事会还经常邀请老前辈、老党员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为村民讲述祠堂文化、家规家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
整合资源力量,组建民间调解新队伍。引导宗祠理事会组建民间调解队伍,成员由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者、带头致富的新乡友、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等人员组成。调解员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就地化解土地纠纷、邻里口角等矛盾,助力“矛盾不出村”,有效补充正式司法和行政调解体系。 如水南村国璇公祠,家族内部出现了土地纠纷,族人就在宗祠内召开会议,由家族长辈依据族规和传统习俗进行调解,最终妥善解决各类问题。目前,全乡已建立宗祠理事民间调解队伍11个。
搭建议事平台,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引导将宗祠定位为乡村公共议事平台,推行“宗祠议事”制度。凡是涉及乡村振兴、民生项目、农业生产、移风易俗等村组事务,鼓励村民在祠堂内“一起商、一起议”。此举将决策过程透明化、民主化,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宗祠从单纯的祭祀场所,转变成为凝聚共识、破解难题、推进发展的“前沿阵地”。如各村族人平日在宗祠内闲聊增进感情,遇到公共大小事务也在宗祠内进行商议、决策。据统计,大由乡建立“宗祠议事”制度的宗祠达13个。
开展捐资助学,共育乡村教育新风尚。依托宗祠文化阵地,每年定期开展奖学助学活动,家族人员、捐赠人与学子围坐交流、共写心愿,使爱心在文化浸润中传递,让捐资助学更有温度与凝聚力,营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如濯龙村杨氏宗祠设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每年为考取大学的优秀学生发放助学金;水南村董氏祠堂为鼓励裔孙文化发展,每年开展奖学助学理事活动,给予1000至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供稿人:廖向文 陈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