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音乐进易县:点亮童心微光,助孩子艺术梦想启航
在承载千年历史文脉的易县,一场以音乐为纽带的暑期支教行动温情启幕。7月13日至7月17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法政系“五彩花蕾”美育支教团队以旋律为笔、歌声为墨,为当地孩子的假期生活勾勒艺术轮廓,让渴望探索的心灵在音乐中找到新的方向。
支教团队首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眼中满是对未知课程的好奇。首堂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锁定经典民谣《斯卡保罗集市》。当竖琴奏响的空灵旋律在教室中蔓延,原本略显活跃的孩子们渐渐静下,目光聚焦于音乐传递的意境。支教人员适时引导,带领学生们分辨旋律中的悠扬特质,解读音符背后沉淀的故事。课后,五年级学生李阳笑着说:“这歌和我平时听的不一样,好像跟着声音就能想到一个很远的小镇,特别神奇。”
鉴赏环节结束后,支教活动转入演唱实践,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成为练习曲目。起初,学生们因不熟悉异域旋律,音准把控与节奏配合都稍显生涩。但随着支教人员逐句示范、反复带领跟唱,学生们逐渐找到旋律的韵律,歌声也愈发流畅。教室内,清脆的嗓音描绘着歌中“美丽海湾”“摇曳缆车”的场景,学生们的演唱持续近半小时,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
第二节课,支教团队以“音乐电影”为主题,播放经典影片《音乐之声》。屏幕上,玛利亚与孩子们在阿尔卑斯山间放声歌唱的画面、冯・特拉普上校一家的家国情怀,以及贯穿全片的动人旋律,牢牢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观影过程中,教室内不时响起惊叹声与笑声。影片落幕,支教人员与孩子们围坐交流,从灵动活泼的《哆来咪》到深情款款的《雪绒花》,学生们主动分享对不同曲目的感受,课堂氛围格外热烈。
第三节课聚焦历史与音乐的交融,支教人员选取《七子之歌》与《紫荆花盛开》,带领学生们回望港澳回归历程。《七子之歌》悲切深沉的旋律响起时,学生们神情变得认真,静静聆听歌声中传递的期盼;《紫荆花盛开》激昂华丽的曲调流淌时,不少学生不自觉地跟着轻声哼唱。支教人员结合歌曲背景,为学生们讲解港澳回归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课后,学生王萌说道:“以前只在课本里知道港澳回归,今天听着歌了解这些事,感觉更明白为什么这是值得骄傲的事了。”
易县当地书院负责人苑小伟在谈及此次活动时表示:“易县的孩子对艺术有着天然的向往,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次音乐支教正好搭建了一个好平台,从孩子们的参与状态能看出,他们在音乐中收获了快乐,也拓宽了视野,这对他们的成长很有意义。”
本次易县音乐支教活动共开设3堂课程,覆盖40余名当地学生。支教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易县乡村孩子的艺术教育需求,计划联合更多志愿者力量,带来更多元的艺术课程,让音乐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扎根。(供稿人:吴欣瑜 覃己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