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赴眉县文化传承调研团:探寻眉县方言与民俗文化传承路径与挑战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赴眉县文化传承调研团:探寻眉县方言与民俗文化传承路径与挑战

2025-09-01 10: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8日至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赴眉县文化传承调研团,先后走访了眉县博物馆、眉县文化馆和张载祠。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眉县基层为保护民俗文化采取的系列措施,同时总结梳理出眉县民俗文化保护现状,为区域传统文化传承与优化提供调研参考。

认知落差,深入场馆探寻难题

在眉县民俗文化调研之初,实践团成员认为当地民俗文化在本土拥有较高普及度,然而后续的问卷调研与实地访谈结果却与这一预想形成明显落差。当问及受访居民对本地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时,一位受访阿姨直言,“每天忙着上班,哪有时间看这个。”老年群体普遍反映,民俗活动仅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偶有出现,日常生活中难觅踪迹。一线居民的真实反馈,直接折射出眉县民俗文化面临民众关注度不足、日常推广覆盖面有限等现实问题。


实践团在眉县街头开展有关民俗文化认知状况的问卷调研

为进一步探究问题根源,实践团成员带着调研中发现的疑问,先后走进当地三个民俗场馆开展深度调研,希望通过与场馆工作人员的交流、对展陈与运营模式的观察,为后续助力民俗文化推广寻找破题思路。


实践团围绕非遗文化传承路径对眉县文化馆馆长祁丹开展专访

采访眉县文化馆馆长祁丹后,实践团成员发现文化馆遇到的挑战: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数字化保护等工作时,非遗传承队伍老龄化突出、“青黄不接”问题突出,且缺乏资金、技术、人员。张载祠讲解员谈到,“从传播推广来看,最大的挑战在于关学思想本身相对艰深晦涩,像‘气本论’这类思想非常抽象,很多游客,包括学生群体,理解起来难度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传播的广度。”眉县博物馆则在文物资源整合展示、文化IP打造上存在不足,如博物馆入口处只有钥匙扣、扇子等,文创产品单一,未能充分释放文化吸引力。实践团成员认为,这些困难成为制约眉县文化传承与推广的因素,在国家给予专项支持的基础上,三者形成协同机制,整合打造统一的眉县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是眉县文化场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多维破局,共护眉县文化根脉

眉县博物馆、文化馆、张载祠肩负文化传承重任,却面临各自困境。为应对挑战,需各方系统性协同发力。政策支持层面,眉县文化馆馆长呼吁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专项扶持,为文化场馆划拨资金、提供技术人员,助力文化馆完善非遗“文化基因库”传播,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的传承与保护体系。面对民众对晦涩难懂的张载思想,理解起来有难度的问题,张载祠讲解员称“我们目前每年会定期、多批次开展‘张载思想六进活动主题展’,打造‘移动的张载祠’,定期在社区广场、各中小学开展展览和讲解,让张载思想更便捷地触达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实践团成员认识到,传承与保护民俗文化绝不是单一主体的责任,而是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基层部门落地执行、民众主动参与的协同过程,当地民俗文化也因此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与传播力。这正是多方联动守护民俗文化的价值所在。

青春担当,赋能眉县文化传承


实践团成员在张载祠门口的合影

在各方共同努力的前提下,大学生群体亦可成为眉县文化传承的活力引擎。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实践团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眉县本地人缺乏了解民俗文化的兴趣。针对此,实践团成员可以发挥新媒体与设计专长,用剧情化、沉浸式内容展现眉县刺绣、曲子魅力;而对于难理解的张载思想,可以通过为张载祠设计漫画图解,拆解“横渠四句”“气本论”,以此适配Z世代传播语境;同时也可以集思广益,协助博物馆打造文创IP,将青铜器、历史故事转化为潮玩、表情包,拓宽文化触达渠道。此外,还可发起校园文化传承社团,组织非遗手作工坊、关学思想研讨沙龙,带动更多同学关注眉县文化,以青春智慧与热忱,让博物馆的历史、文化馆的非遗、张载祠的思想,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彩。实践团成员相信,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必将突破地域与形式的局限,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焕发更蓬勃的生机,真正实现从“保护传承”到“活态发展”的跨越,让眉县本土文化在时代更迭中持续闪耀光芒。

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不惧恶劣天气冒雨走访,认真完成调研工作。作为西农学子,实践团成员以自身行动践行“诚朴勇毅”的校训,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深入了解眉县在民俗文化挖掘、传承及保护上的具体路径,也梳理出场馆面临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等挑战。下一步,实践团成员将系统整理调研成果,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基层文化部门破解传播与推广瓶颈,为眉县方言保护及民俗传承在新时代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供稿人:姚海燕 杨彬彬 罗嘉怡 蒋希哲 万玲 彭博阳)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