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淬炼财经初心”实践队延安行:循先辈足迹悟初心,以财经视角铸信仰
2025年8月11日至17日,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6名本科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于琪龙老师的带领下,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赓续红色血脉,淬炼财经初心——延安时期红色金融实践对新时代财经人才政治素养培育的启示研究”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将深入参观学习红色文化场馆、革命旧址和相关红色金融教育基地,通过调研、访谈、“青耘中国”直播助农等多种形式,探寻延安时期红色金融发展及其对当代财经人才培养的启示,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8月11日,“赓续红色血脉,淬炼财经初心”实践队成员陆续抵达革命圣地延安,正式开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晚,实践队召开行前预备会议,于琪龙老师以“延安时期红色金融实践对新时代财经人才政治素养培育的启示研究”为主题,深入阐释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意义:重温红色历史,赓续延安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在溯源红色金融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解析“组织起来”群众路线的历史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后,队长王诗意系统讲述了未来三天的集中实践和两天自主调研的具体安排。最后,所有成员与队旗合影留念。
团队于报告厅合照
8月12日至14日,实践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实践,踏上了一段充实的红色金融寻访之旅。12日,队员们首先来到张思德纪念广场,肃立诵读《为人民服务》,在铿锵有力的誓言中,深切体悟“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随后,实践队前往枣园革命旧址,聆听“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专题授课,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在艰苦岁月中的成熟与光辉。在杨家岭革命旧址,通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信仰与抉择”主题教学,队员们感受到了一代青年为国为民的坚定信仰与无悔选择。13日,队员们先后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重温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程,感悟毛泽东与毛岸英之间深厚的家国情怀,并学唱《抗大校歌》,在激昂的歌声中坚定理想信念。当晚,实践队依托“青耘中国”公益直播平台,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直播助农活动。两名队员化身主播,详细介绍了延安苹果脆片、花生小米酥、狗头枣等特色农产品。直播期间,队员们热情讲解产品特点,积极与直播间观众互动,竭力为当地农户多争取一份订单。在此次直播活动中,队员们将理论联系实际、以新媒体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随后,实践队前往延安文艺纪念馆和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参观学习,感受革命文艺的精神力量。
8月12日活动剪影
8月13日活动剪影
8月14日活动剪影
三天集中实践中,队员们在协作中深化了理论认知,在实践里锤炼了实操能力,更在互动中凝聚了团队力量。集中实践结束后,实践队开始为期两天的自主调研阶段,重点聚焦延安时期的红色金融与财经实践。队员们先后走访多处革命旧址,深度探寻红色财经基因,感悟老一辈财经工作者的初心与智慧。
8月15日上午,实践队首先来到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参观。该银行成立于1937年10月,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是中国红色金融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地位的重要机构,也是弘扬延安精神、传承艰苦创业作风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旧址内保留着当年办理金融、储蓄、汇兑等业务的历史陈设和标识,“边区银行”四个大字依旧清晰,无声诉说着战时金融工作的艰难起步与制度探索。通过实地参观,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历程,切身感受到金融战线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团队于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合影
随后,实践队有幸参观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旧址。作为红色税收制度的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经济治理、财政建设的重要实践基地,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作与生活场景。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和引导下,队员们走访了各个展区,深入了解了边区税收制度从创立到发展的历程,以及税收政策在支援抗战、巩固边区政权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旧址内展陈丰富,财经干部的合影、工作现场照片和边区税务地图等大量历史图片,配合税法条文、税种说明和财政制度等文字介绍,生动再现了边区税收制度的建立过程、税种设置与征收管理机制,清晰呈现出税收工作对支持前线抗战和加强边区建设的重大贡献。从居住场所到办公场所,每一个画面都深刻体现了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财经工作者严谨务实、廉洁奉公、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为实践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财政现场课”,也使队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经济治理实践与艰苦奋斗精神。
团队于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旧址合影
8月15日下午,实践队首先来到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参观学习,队员们通过丰富的历史实物和图文资料,深刻认识到中共中央西北局在领导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和党在西北地区的全面领导与统筹工作。随后,队员们走进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实地察看复原的办公环境和历史陈列,深入理解边区政权建设、社会管理和经济政策的实施历程,重温了边区行政、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宏大历史。最后,实践队走访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透过珍贵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队员们了解到边区经济如何通过合作化运动组织生产、活跃经济、保障供给的群众路线实践。
8月16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延安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陈列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涵盖了边区经济与建设的历史材料,更全面展现了延安时期的社会发展与革命精神的传承。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展品和文献资料——包括当时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法律文书以及反映军民团结的影像记录,实践队成员直观且系统地了解到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整体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从大生产运动的火热场景到民主政权建设的生动实践,从艰苦奋斗的作风到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让队员们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有了更加具象而深刻的理解。
团队于延安博物馆合影
在延安这片红色圣地,“赓续红色血脉,淬炼财经初心”实践队圆满结束了6日的沉浸式学习与实践。8月17日,实践队召开本次社会实践的总结复盘会,全面回顾走访调研过程、梳理思想收获、总结实践成果。队员们结合在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梁家河村、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旧址及延安博物馆等实地见闻,交流了对延安精神以及延安时期经济治理、财税运作和合作化实践的理解。大家表示:通过此次深入走访,不仅系统把握了边区财经工作的历史脉络与制度创新,更真切感受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红色财经精神,这些一手材料与典型案例,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撰写实践报告奠定了扎实基础。讨论中,队员们也坦诚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如时间安排紧凑、部分史料记录不够全面等问题。带队老师给予了专业点评和指导,鼓励同学们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分析,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以致用。最后,队长在总结中布置了下一阶段任务,包括系统整理影像与访谈资料、分工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等,并对后续深化研究提出了初步计划。此次复盘会不仅巩固了队员们的思想收获,更以问题为导向优化了行动方案,为圆满完成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打好基础。
此次延安之行,既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也是一次专业的实践淬炼。队员们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自觉传承和弘扬红色财经血脉,将延安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与未来事业,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新时代财经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供稿人:宫雨慧 王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