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重燃烽火路 青春赓续赤子情:宁波大学“烽火再燃・青力传承”口述史访谈团队实践侧记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共宁波地方组织成立100周年的双重历史坐标上,宁波大学“烽火再燃・青力传承”口述史团队已连续七载踏访浙江红色土地,用青春守护新四军抗战记忆。七年坚守中,他们以口述访谈打捞历史、档案整理梳理脉络、文物电子化留存印记,既回望过往,更以行动续写传承,让红色火种在代际接力中炽热不息。
团队成员与受访人的合照
一、借桥拓路 以青年寻访叩响历史之门
扎根红色沃土,离不开引路明灯的照耀。七年来,宁波大学“烽火再燃·青力传承”口述史访谈团队的实践之路受到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鼎力扶持,这份来自前辈的热忱相助,为青年学子触摸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搭建了坚实桥梁。
2019年团队初创时,曾深陷受访人难寻、史料零散的困境,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及时援手为团队扫清了诸多障碍。针对“找不着人”的核心难题,研究会打开严谨细致的“红色通讯录”,7年间累计为团队联络到62位受访对象——从指挥员亲属到敌后战士家人,覆盖浙东抗战、根据地建设、北撤历程等多个关键历史片段,让散落各处的历史亲历者,化作青年可近距离对话的“活教材”。
不仅如此,研究会还积极牵线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推动跨区域访谈的开展。7年来,实践团队的足迹已延伸至上海、杭州、温州、金华等多地,使浙东抗战的局部记忆与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红色脉络实现有机贯通。
今年,在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悉心指导与鼎力支持下,团队再度启程,成功采访了徐燎原(徐大年之子)、慕彪(郑君伦女婿)、裘丽萍(裘定富之女)等十位革命后代。正是这种代代相续的“传帮带”坚守,让青年得以在与历史亲历者的对话中,收获超越教科书的震撼与感动,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厚度。
团队成员访谈照片
二、扬帆启新 以青春创新活化红色叙事
激活红色记忆,少不了青春力量的注入。从2019年到2025年,团队超百位青年学子以体系化、专业化的实践,搭建起“抢救-活化-传播”的全链条传承体系,让红色记忆在严谨与创新中流转。
在史料抢救与保存方面,学子们以专业态度守护历史的“原汁原味”。每一次口述史访谈都用专业设备全程记录,累计200余小时的影像资料如同一座正在搭建的“声音博物馆”;团队成员走进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地的革命档案馆,细心梳理出覆盖浙东、浙南、浙西南三大革命根据地的98万字稀见文献,为口述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顾得欢日记》《张子敬日记》等私人手稿,被逐字释读整理,字里行间的战火与赤诚,成为触摸革命者心路的独特通道;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红色书信、勋章、地图,也通过高精度扫描技术完成数字化存档,让实物承载的历史记忆得以永久保鲜。
而在历史活化与传播方面,青春的创造力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多年来,团队借助新媒体技术,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符合当代青年审美和阅读习惯的文化产品。AI漫画、短视频、万人推文……这些“轻量化”的表达,打破了红色传播的“刻板印象”,成功触达了原本对传统历史教育可能感到隔阂的年轻群体。成员们搭建起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庄严的历史,一头连着活跃的Z世代,让红色文化在社交媒体上实现了“破圈”传播,为社会提供了鲜活、正向且高质量的文化内容。
这些青年学子以专业精神抢救、保存红色史料,又用创新方式活化、传播红色故事。这场跨越了数年的实践,既守护了红色记忆的本真,又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彰显了青春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担当。
三、擎炬传薪 以代际对话照亮初心未来
传承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它能同时照亮历史的深邃与未来的征途。团队七年坚守的价值不仅在于抢救了史料,更在于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青年一代在触摸红色记忆的过程中坚定了信仰,而尘封的红色记忆也因青春的注入而重焕光芒,在新时代激荡出更加深远的精神回响。
对青年而言,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在采访400小组成员莫奇之女黎豫杭时,团队成员邢同学谈到:“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隐蔽战线的斗争故事,总觉得离自己遥远。今天听了先烈后代分享的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才真正体会到那些‘伪装’背后是多么滚烫的信念!”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直击灵魂的洗礼。这种沉浸式的“情境教学”,让理想信念变得可感、可触、可敬。这份独特的实践经历,已成为他们人生中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
对历史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代际应答”。团队的工作,让散落民间的私人记忆得以汇入宏大的国家叙事。革命后代的口述、未曾公开的日记……这些“沉睡”的碎片被青年学子一一唤醒、整理、解读,并赋予新的时代语境。团队用行动完成了对历史亲历者的庄严承诺——“我们不会忘记”,并代表青年一代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我们必将传承”。
七年烽火路,一曲青春歌。宁波大学“烽火再燃·青力传承”口述史访谈团队的实践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滋养青春。他们收集的是记忆,传承的是信仰,点燃的是无数青年学子心中爱国主义的火炬。这簇由青年守护并传递的烽火,必将跨越更多的七年,生生不息,永续光芒。(供稿人: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