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东西艺术倡议夏季音乐节在伦敦奏响跨文化乐章
2025年8月11日晚,伦敦的Pimlico圣加布里埃尔教堂音乐厅内座无虚席。随着琴声响起,第六届英国伦敦东西艺术倡议夏季音乐节在这里迎来了高潮。经过为期一周的讲座、学术交流和大师课,中外音乐家与青年新秀在这场跨文化的音乐盛宴中同台演绎,共同谱写了连接东西方的动人篇章。
本届音乐节由英中演艺协会主办,伦敦东西艺术倡议与成都宣美卓艺文化公司承办,于8月6日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大卫·约瑟夫维茨演奏厅(David Josefowitz Recital Hall)开幕。艺术总监、英国华人女高音歌唱家王蓓蓓在致辞中回顾了音乐节自2017年创办以来的初心与历程:“音乐没有国界,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年轻人感受文化的力量。”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凯瑟尔·加维(Cathal Garvey)与著名钢琴家朱利安·雅各布森(Julian Jacobson)在开幕式上介绍了音乐节的学术内容,强调了跨文化对话在当今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本届音乐节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大卫·约瑟夫维茨演奏厅开幕)
(凯瑟尔·加维(Cathal Garvey)教授生动有趣的艺术素养课程)
(部分小提琴学生的1对1大师课)
(部分钢琴学生的1对1大师课)
少年琴声与大师风采交相辉映
音乐会由十位入选的青少年演奏者率先登台。9岁的陈子雨以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开场,清澈坚定的琴声为音乐会定下基调。随后,王梓潼、董谕奇等年轻华裔演奏者接连亮相,带来了从民歌改编到古典小品的多样曲目:《Long, Long Ago》《You Raise Me Up》《Minuet in G》等作品既展现了他们的音乐才华,也让观众感受到东西方旋律在少年手中的自然流淌。李晅橦、李楚洵、王梓璐等钢琴少年亦各自演绎了布格缪勒、科雷利、肖邦与约翰·施特劳斯等大师的作品,童真的气息与音乐的厚度交织。15岁的英华裔选手温云迪以拉威尔的《奏鸣曲》第一和二乐章结束上半场的表演,行云流水般的演奏赢得阵阵掌声。
(陈子雨、董谕奇和王梓潼的小提琴独奏)
(李晅橦、董谕奇、王梓璐和李楚洵的钢琴独奏)
在青少年的演奏之后,舞台交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师们。凯瑟尔·加维教授、英国小提琴家Orpheus Leander Papafilippou、钢琴家Artur Haftman(英国波兰裔)、Alexandra Balog(匈牙利),以及美国鲁特琴演奏家Andrew Maginley相继登场。他们的合作涵盖了小提琴与钢琴的重奏、双小提琴二重奏、鲁特琴独奏等多种形式:从埃尔加的《爱的礼赞》到舒伯特—李斯特的《小夜曲》,从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波兰舞曲到巴托克的二重奏片段,再到希腊民谣与巴洛克鲁特琴的古韵,音乐厅内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激昂澎湃。
(Alexandra Balog、杨若翎和Artur Haftman的精彩表演)
《梁祝》与歌剧的对话
当Orpheus Leander Papafilippou奏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段时,整个音乐厅陷入静谧。他将东方旋律的细腻与西方技巧的张力完美融合,令许多观众眼中泛起泪光。观众在这一刻不仅听见音乐,更听见跨越文化与时空的心灵共鸣。
随后,曾获“文化中国·水立方杯”英国赛区冠军的杨若翎带来了《歌剧魅影》与《七月的草原》,她的清亮嗓音穿透音乐厅,仿佛把听众带入西区剧院与中国草原的双重意境。年仅11岁的贺孟圆则以中国传统乐曲《旱天雷》惊艳全场,稚嫩却坚定的演奏,让观众感受到中华音乐的质朴与力量。
(王蓓蓓、Andrew Maginley、Orpheus Leander Papafilippou和Cathal Garvey的精彩表演)
音乐节的压轴时刻,留给了王蓓蓓。她以普契尼歌剧《图兰朵》选段收尾,歌声华丽而深情,既是艺术家对音乐的告白,也是对东西方文化融合最有力的注解。
跨越八年的坚守
东西艺术倡议夏季音乐节自2017年创办至今,已走过八年时光。它不仅是音乐的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少年演奏者,还是享誉国际的艺术家,都在这里汇聚,用音符搭建起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一位观众在音乐会后感慨:“今晚不仅是一次音乐会,更像是一场文化的对话。我看见年轻一代如何把传统带向未来,也看见中西艺术家如何在同一个舞台上找到共鸣。”
(幸福的合照记忆)
展望未来
音乐节在观众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跨文化交流的旋律仍在回响。王蓓蓓表示,未来音乐节将继续深化中西音乐的学术交流,并培养更多有潜力的青年演奏者。“这是我们送给下一代的礼物,也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随着伦敦夜幕降临,这场音乐节留下的不仅是旋律,更是理解、共鸣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