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宝藏”资源,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年8月13日至18日,浙江财经大学“渔音饶粮”团队一行8人,深入浙江省舟山市桃花镇塔湾村开展为期6天的乡村振兴实地调研。团队通过走访村民、实地勘察景点、访谈当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等方式,全面梳理塔湾村渔农业与旅游资源现状,试图为这个藏有武侠文化、生态美景双重“宝藏”的海岛村落,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此次调研不仅聚焦村落发展痛点,更记录下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的鲜活实践,引发社会对海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广泛关注。
2025 年 8 月 13 日清晨,浙江省舟山市桃花镇塔湾村塔湾金沙区域,海浪声与渔民出海的马达声交织。浙江财经大学“渔音饶粮”调研团队成员沿沙滩开展实地勘察时,观察到远处渔船在晨雾中航行;期间遇到68岁村民王阿婆,其手提装有礁石采挖海螺的竹篮。王阿婆向团队反映:“过去村里游客少,村民主要靠捕鱼、售卖海鲜维持生计;如今知道村里的沙滩、射雕英雄传影视城能吸引游客,但不清楚如何进一步扩大客源。”这番话道出了塔湾村部分村民对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认知,以及对客源引流方法的困惑。
踏入桃花寨,青石板路两侧的墙体上,手绘着《射雕英雄传》里“华山论剑”“黄蓉煮酒”的场景,墙角的竹篓里插着仿制的“打狗棒”,仿佛瞬间穿越到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当地文旅站工作人员介绍,桃花寨作为金庸武侠创作的原型地,至今保留着“黄药师炼丹台”“黄蓉镜湖”等传说遗址,每年都有武侠迷专程来此“寻迹”。而不远处的射雕英雄传影视城内,黄药师庄的木质门窗泛着岁月的光泽,屋内的竹箫、围棋、古琴等道具,均是当年拍摄剧集时的原版陈设。团队成员在影视城内遇到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她正带着孩子模仿剧中角色摆出“武功招式”拍照:“孩子是武侠小说迷,特意带他来感受实景,要是能有互动体验项目,比如学几招‘武功’,就更有意思了。”
塔湾村的生态之美,在午后的安期峰尤为凸显。沿登山步道行进途中,团队观察到步道两侧有参天古树分布,山间存在自然溪流;行至半山腰 “炼丹洞” 时,发现洞口石壁刻有 “安期生修道处” 字样,据当地文旅部门此前介绍,该洞与战国时期方士安期生炼丹修仙的传说相关。团队登顶后,因云雾散开得以清晰俯瞰桃花岛海岸线,可见海域与沙滩相连,远处岛屿分布于海面。团队成员小李在调研记录中指出:“安期峰自然景观结合传说故事,具备打造精品登山线路的基础。”
从资源禀赋来看,塔湾村的发展优势清晰可见。金庸武侠IP不仅有原型遗址、影视场景,更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据当地文旅部门统计,每年因武侠元素前来的游客占总游客量的40%;塔湾金沙作为舟山第二大沙滩,每年夏季的“沙滩音乐节”能吸引近万名游客,夜间的“星空沙滩”体验更是独具特色;安期峰的自然景观与传说结合,填补了海岛山地旅游的空白。这些资源若能有效整合,既能带动渔农业转型,比如推出“武侠主题海鲜宴”“生态采摘园”,让游客参与捕鱼、采摘等活动,又能创造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调研中,村民张大哥就表示:“要是村里旅游能发展起来,我就不用外出打工了,还能把家里的老房子改成民宿。”
但发展中的困境也不容忽视。交通方面,从舟山本岛到桃花岛需乘坐渡轮,旺季时游客常要排队1小时以上,且渡轮班次仅到下午5点,错过的游客只能留宿本岛;基础设施上,武侠场景周边缺乏餐饮、购物配套,塔湾金沙的公共卫生间距离沙滩较远,安期峰的登山步道部分路段陡峭且无防护设施;文化挖掘上,目前仅靠展板、导游讲解传播武侠与传说文化,缺乏动态体验,难以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资源整合更是短板——武侠景点、沙滩、山峰分散在村落不同区域,没有串联成旅游线路,游客往往只能“单点游览”,无法形成消费闭环。
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在调研后期与当地文旅部门、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破局思路。交通方面,建议根据旅游淡旺季动态调整渡轮班次,旺季增加夜间班次,同时引入水上观光巴士,让游客在往返途中欣赏海景;基础设施上,计划在武侠场景周边建设“武侠主题商业街”,售卖文创产品、特色小吃,在塔湾金沙增设临时卫生间和淋浴设施,对安期峰的登山步道进行改造;文化体验上,设计“武侠剧本杀”,以桃花寨、影视城为实景,让游客扮演郭靖、黄蓉等角色完成任务,还计划邀请非遗传承人,在安期峰下演绎“安期生炼丹”的情景剧;资源整合方面,推出“武侠探秘+滨海休闲+登山溯源”一日游、两日游套票,线上通过短视频平台打造#塔湾武侠之旅#话题,邀请旅游博主打卡,线下与周边城市旅行社合作推广。
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要激活乡村自身的“造血”能力——塔湾村有武侠文化、生态美景的“宝藏”,这是发展的根基,但更需要精准对接游客需求,补齐基础设施、文化体验、资源整合的短板。团队队长小陈说:“在与村民交流时,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发展的渴望,这让我们意识到,调研不能只停留在提出方案,更要帮助他们落地实施。后续我们会持续跟踪,结合专业知识为塔湾村提供更多支持。”
当地文旅部门负责人也表示:“‘渔音饶粮’团队的调研为我们提供了新视角,接下来我们会吸纳合理建议,逐步推进交通、设施、文化项目的建设,让塔湾村的‘宝藏’真正发光发热。”
塔湾村的故事,是无数海岛乡村的缩影。它既有自然与文化的馈赠,也面临发展的挑战。但只要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就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期待未来的塔湾村,既能留住武侠梦与生态美,又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为海岛乡村文旅融合振兴的“样板”,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供稿人:浙江财经大学 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