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仙游法院“红木匠心·五阶七法”探索金融纠纷治理新模式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是中国红木产业重要发源地之一,享有“中国工艺美术之乡”“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的美誉。随着红木市场交易规模扩大,与之相关的金融纠纷不断增多,为推进金融纠纷源头治理,更好助力“仙作”产业发展,仙游法院汲取传统工艺智慧,将红木制作“选材-开料-雕刻-打磨-上漆”五道工序转化为金融纠纷治理途径,创新探索出“红木匠心·五阶七法”金融纠纷治理新模式,入选2025年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第二批典型经验做法。
选材立基:源头筛滤,建立管理台账
传承红木选材“鉴材析质”智慧,出台金融解纷工作指引,指导金融机构结合逾期借款人履约意愿、还款能力等因素建立管理台账,分级分类做好管理,并引导金融机构搭建风险自评系统,完善内控机制,促推金融纠纷源头防范。
精准开料:分层化解,提升治理效率
借鉴红木开料“循纹取势”技法,构建“自治减量-共治聚力-诉治兜底”三层漏斗型治理体系。与金融机构共建“案源管理库”,指导金融机构自主化解纠纷,2024年以来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以协商和解方式化解纠纷1831件。成立“仙游县金融调处中心”,吸纳行业调解员21名、驻庭调解员及辅助人员7名,成功调解金融纠纷1244件。针对小额贷款案件标的额小、案情较为简单等特点,以“要素式审判+表格式文书”提速审理,助力高效解纷。
精雕细琢:多元解纷,彰显司法温度
红木雕刻讲究刚柔并济,仙游法院将这一理念运用到解纷工作中。一方面,用好保全措施。依金融机构申请灵活应用保全措施,通过对当事人的小额财付通、支付宝账户实施冻结,促进主动履约。对诚信但困难的借款人,在征得金融机构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分期履行+提前解保”模式,让诚实而不幸的当事人重启生活。2024年以来通过保全方式促成226件案件成功调解。另一方面,开展联调联处。设立“法院-调处中心-金融机构”三方联络员机制,通过三方联络员会议,协调政策难点,快商调处方案。2024年以来通过多方联动,助力化解不良贷款近1.5亿元。
精微打磨:机制优化,实现无缝榫接
秉持红木打磨“三分刻七分磨”理念,不断优化解纷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确保纠纷高效化解。一是精准建议。向某金融机构发出关于加强多元化解金融纠纷的司法建议,促推其出台《金融纠纷调解工作方案》,2024年涉该金融机构案件成功调解数量大幅上升。二是精细管理。与金融监管局等单位建立“月度磋商+年度综述”工作机制和预警研判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推送金融审判情况等方式,助推金融监管部门精准监管、靶向发力,实现金融纠纷“活水畅流”。
抛光上漆:长效治理,涵养良好生态
借鉴红木上漆“滋养木性”智慧,挖掘传统文化“和合”精神,有机融入金融审判中,推进金融纠纷化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宣促治”普法模式,开展“‘典’亮金融·护‘行’发展”普法活动,录制《我有几张信用卡?》等普法宣传片,用“听得懂”的语言阐释“听得进”的道理,引导群众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共筑诚信新风尚。(供稿人:仙游法院 张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