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萧山社会组织以公益为笔,绘就社区幸福图景
在杭州萧山区临浦镇山阴街社区,有这样一个公益组织 ——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山阴街社区古韵山阴公益中心,它扎根社区八载有余,以“全民公益、幸福山阴”为愿景,在社区治理、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的赛道上持续发力;而领航这一公益力量、推动整个社区焕发新生的,正是山阴街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孙娴。十八载基层深耕,以“三把金钥匙”解锁老旧社区治理密码,带领古韵山阴公益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公益中心多点开花,书写社区服务亮眼答卷
2018 年成立的杭州市萧山区山阴街社区古韵山阴公益中心,如今,已组建起 14 人的专业团队,其中持有中级社会工作师与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者各7名,全为大学以上学历,为服务开展筑牢人才根基。从内部治理到制度建设,从业务活动到项目落地,中心构建起规范化、专业化的运营体系,成为社区服务的 “主力军”。
在文化传承与社区治理融合的道路上,公益中心走出了特色路径。2019 年以来,中心围绕山阴街 “小上海” 历史底蕴,分阶段推进《城市乡愁 存根之旅》社区治理项目,从培养文娱队伍、搭建文化平台,到以传统节日挖掘老街韵味,再到通过代际互动深化文化传承,最终实现新老社区融合。其中,《山阴街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案例 ——“城市乡愁,忆山阴” 老街文化节》《代际传承文化营造助力社区治理案例 —— 山阴街社区 “城市乡愁 寻根之旅” 追忆老街文化》先后入选 2019 年、2022 年萧山区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前者通过分化项目组、招募居民参与,营造了浓厚社区氛围;后者以 “衣、食、住、行、商” 五大主题开展活动,吸引 281 位老年人、69 位青少年参与,联动多方力量践行 “五社联动” 模式,服务满意率达 90%。
在民生服务精准落地方面,公益中心实现全龄段覆盖。针对老年人,2024年依托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契机,打造 “饭架大学堂” 文化品牌,整合合唱、食点、编织等五大社团,构建 “空间共享、代际共学、社群共治” 的养老服务体系;针对青少年,开展社区研学、成长陪伴等活动;针对女性群体,培育 “丁香序” 品牌,从最初的 “丁香嫂” 志愿服务队,发展为拥有花艺、糕点、钩针等六大兴趣社团的工作室,2024 年 “丁香序” 获评萧山区 “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带动社区女性从参与平安巡防、交通劝导,转向文化传承与公益服务,以 “女性力量” 凝聚家庭与社区共识。
此外,公益中心积极承接政府委托服务,参与省、市、区级公益创投项目,资金使用严格遵循 “专款专用、高效透明” 原则。中心的亮眼表现也收获多方认可,先后荣获 “浙江省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成绩突出奖”,多项活动被临浦网、“古韵山阴” 等各级媒体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公益影响力。
孙娴十八载深耕:以 “三把金钥匙” 领航社区发展
古韵山阴公益中心的成长,离不开孙娴的统筹引领。扎根基层 18 年,从初出茅庐的社工到杭州市 “最美社工”“最强领头雁”,孙娴以 “百年山阴,越美饭架” 为使命,将吴越文化融入社区治理,用 “三把金钥匙”为老旧社区注入新活力。
钥匙一:民生为本,打造全龄共享 “生活枢纽”
面对社区 7072 名居民中占比超 30% 的老年群体及 40 余栋老旧住宅的现状,孙娴精准抓住 “一老一小” 服务痛点,主导打造 1164.8㎡山阴坊邻里综合体。通过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婴幼儿成长驿站、党群服务中心等 7 大功能,引入专业康养团队,让独居老人在 “同心铺” 享受免费理发、洗脚等便民服务,让儿童在老街研学中触摸历史。同时,通过 “插花式改造”,新增 8 处垃圾分类点、300㎡停车场,将坑洼路面变身全民健身广场,让邻里综合体成为居民的 “幸福港湾”,也为古韵山阴公益中心提供了服务落地的核心空间。
钥匙二:文化为魂,让老街续写 “乡愁新篇”
“我们要让青砖黛瓦续写老街新故事。” 秉持 “修旧如旧” 与 “在地化经营” 理念,孙娴带领团队盘活闲置空间,打造三元茶馆、丁香工坊等 8 大公益场景,为古韵山阴公益中心开展活动提供载体 —— 丁香工坊成为 “丁香嫂” 们的活动主阵地,日均接待 200 余位老街坊;“饭架大学堂”“饭架有好市” 公益市集等品牌活动落地,市集单场吸引 2000 + 人流量,既激活了老街商业活力,也为公益中心的手工作品义卖、文化宣传搭建了平台。此外,她推动建立记忆馆,展出居民捐赠的煤油灯、粮票等老物件,让老街从 “景区” 变为有温度的 “生活型社区”。
钥匙三:自治为核,以 “项目化运作” 激活居民力量
“最好的治理是让居民成为主角。” 孙娴深谙社区自治的核心要义。2021 年,她将 “吃评茶” 议事传统升级为 “三元茶馆议事会”,由 “山阴大爷” 轮流坐镇,至今已调解纠纷 1904 起、解决社区议题 52 个,为公益中心的项目设计提供了民意支撑;2024 年创新 “阵地 + 团队 + 微项目” 机制,培育 54 名居民骨干和 5 位项目运营官,与公益中心社工组成 “空间主理团”,链接内外资源推动 11 个微项目落地,累计 1.3 万人次参与。在她的推动下,公益中心建立 “公益积分银行”“星级志愿者评定” 等激励机制,让居民从 “被动接受服务” 转向 “主动参与治理”,形成 “人人可为、人人愿为” 的公益氛围。
从一个公益组织的成长,到一个老旧社区的蝶变,古韵山阴公益中心与孙娴的故事,正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缩影。未来,随着 “饭架大学堂”“丁香序” 等品牌的持续深化,山阴街社区将继续以公益为纽带、以文化为灵魂,让 “全民公益、幸福山阴” 的愿景照进更多居民的日常生活。(供稿人: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山阴街社区古韵山阴公益中心 沈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