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绿矿山的青春答卷: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煤’好未来”生态能源实践团赴煤炭类企业实践
为探索煤炭行业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前沿,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煤’好未来”生态能源实践团,由学院党委书记赵雪萍、院长孙学阳等18位教师带队,于2025年7月至8月分别前往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库车市、昌吉奇台县、内蒙古准格尔旗、甘肃白银、陕西神木、陕西榆林等地,开展了聚焦现代化矿井、双碳目标实践及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专项社会实践,本硕博学生37人参与实践活动。
深耕生态修复,展现专业特色。
实践团走访调研了多个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在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成员见证“煤海”变“绿洲”的奇迹,学习“剥离-采矿-回填-复垦”一体化模式。在准能露天矿排土场生物综合修复基地,学习干旱区采矿废弃地基质重构、耐旱植被配置及菌类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曹家滩 “光伏+生态修复”基地,了解“光伏固沙”技术及微生物增强植物抗逆性的应用,以及煤矸石制备生态土、矿井水净化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见证了当地推动塌陷区生态与经济转型的成果。
感知智能矿山,洞察行业变革。
团队深入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感受数字化升级。在曹家滩煤矿智慧园区,通过 AI 管控平台了解“采煤不见煤” 智能生产模式、生态布局与安全预警系统;在杭来湾煤矿,高清监控全天候守护安全;榆树湾煤矿巷道中,实践团成员体验透明地质系统与“5G +工业互联网”织就的安全网,并依托实操模拟设备沉浸式体验作业规范。实践团新疆小分队调研克拉玛依油田及库车、哈密两地能源企业,深化对能源结构转型的认识。
深化校企合作,助力人才成长。
实践团在准能集团、曹家滩矿业、一八五煤田地质公司、榆树湾煤矿、甘肃煤田地质局一三三队等地开展了多场座谈会,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实习就业深入交流。历届校友分享工作经验,学院领导介绍学科特色与培养成果,并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
传承地质精神,砥砺报国初心。
在准能集团党员教育基地,废弃矿山设备改造的铁艺展品将资源循环与红色教育融合。参观一八五队史馆,感悟“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甘肃小分队前往河西走廊进行景泰盆地构造演化与煤炭资源赋存地质调查实践;新疆小分队在塔城、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克拉玛依地区东北部进行地质勘查、化石采集与探究黑油山的地质成因,系统学习了原油勘探与开采的相关方法,亲身体验地质工作的价值。
通过本次实践,成员们深刻感知了煤炭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创新实践,强化了对煤炭企业的就业环境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这一领域的认知,筑牢了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