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抗战遗迹,赓续红色记忆——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京畿薪火”实践队赴北京市门头沟区调研
2025年7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京畿薪火”实践队赴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开展以“抗战遗迹中的集体记忆建构及其再生产”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
第一站:北京斋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晨,京畿薪火实践小队来到了北京斋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依托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和复原场景,集中展示了冀热察挺进军抗战时期的光辉历程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图为斋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斗争史展馆内,教育基地副校长韩民老师为队员们带来了深度的讲解与研究经验分享。展馆共分为四个单元,团队成员在韩老师的带领下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厅,从简陋的武器装备到抗战将士的手稿遗物,从布满硝烟的战斗场景到动员群众支前的史实资料,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冀热察挺进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的英勇精神。
图为韩老师为队员们讲解展馆
图为实践队员及韩老师在馆前合影留念
第二站:马栏村红色食堂
午间,实践团队一行走进马栏村红色大食堂进行调研。大食堂最初是村民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由村民共同投资、村集体运营,承载了抗战时期群众团结互助的历史印记。队员们在红色食堂体验了特色“忆苦饭”,切身体会抗战生活的艰辛。
图为马栏村红色大食堂
午后,队员们与展馆主要创办人和教育基地校长展开了深入交谈,团队了解大食堂在抗战时期不仅是保障军民生活的公共空间,更是组织群众、凝聚力量的重要平台。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的发展,马栏村大食堂逐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记忆传播的新载体。
第三站:马栏村抗战遗址
随后,实践团队在韩老师带领下实地走访了马兰村内保存下来的抗战遗址。这些遗址包括当年冀热察挺进军开展活动的旧址以及依托其建立的陈列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遗址现场,斑驳的墙壁、残存的旧屋、石块间的弹痕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战火痕迹,让队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真实存在。
图为马栏村内壁画
图为红色记忆书屋
图为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图为韩老师为队员介绍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此次在马栏村的调研活动,“京畿薪火”实践队通过实地参观、访谈交流等方式,对马栏村抗战遗迹中的集体记忆建构及其再生产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红色遗迹不仅是抗战历史的物质见证,更是民族精神与集体记忆的精神高地。团队成员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针对马栏村面临的记忆空心化和特色淡化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助力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推动抗战遗迹在新时代的保护和利用。(供稿人:刘梓煊)